
第三章呼吸作用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2.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3.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通过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下列表示咳出异物时呼吸道内气流方向和肺内气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中肺可以( ) A.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 B.分泌黏液和作为气体通道 C.自主收缩舒张,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 D.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5.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模拟的是肺 B.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吸气 C.模拟吸气时,a侧液面上升 D.模拟呼气时,气球体积变小 6.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如图甲所示为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气体呼出 B.②表示气体吸入 C.①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 D.②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 7.海姆立克急救法被誉为是生命的拥抱,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急救。当救护者用力时,被救者膈顶部上升(B→A),此时( ) A.肺内气压变大,呼气 B.B.肺内气压变小,呼气 C.肺内气压变大,吸气 D.D.肺内气压变小,吸气 8.如图所示为某科学社团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A、B装置中放入等质量的碱石灰。为了使红色水滴移动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多设置几组实验组 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C.增加碱石灰的质量 D.放昆虫的试管更大 9.如图,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10.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B.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氧气浓度 C.图甲中B处氧气浓度小于A处 D.图乙中C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D处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AB绕着转动的一个固定点,活塞与金属滑片AB相连,活塞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已知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 (填“原来”、“偏左”或“偏右”)位置。 (2)随着昆虫不断的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 。 12.科学课上,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呼吸模型。 (1)图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 。 (3)老师认为,该模型能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呼气和吸气的原理,但在材料选择上也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体结构特征造成了影响,请指出一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