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989739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含解析)

日期:2025-05-17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5
初中科学 初中科学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2.2024年初,不少地方发生了灾害性天气一一冻雨。冻雨是一种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列的物态变化与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头 C.云雾缥缈 D.冰封湖面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如图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D.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7.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8.近年来一款食品“冒烟”冰淇淋,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这种“冒烟”冰淇淋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将牛奶放入其中,冰淇淋瞬间制成,且制成的冰淇淋周围会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淇淋冒出的“烟”,是因为水蒸气液化 B.冰淇淋周围“烟雾缭绕”,是因为液氮汽化 C.牛奶倒入盛有液氮的容器中,吸热凝固成了冰淇淋 D.液氮吃在嘴里时,发生液化放热可能导致嘴唇烫伤 9.冬日零下几十度的贝加尔湖面,在冻结的湖面上,会出现一些扁平鹅卵石立于细冰柱之上的奇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冰块升华 B.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凝固 C.石头下方冰块吸收的热辐射较少 D.石头释放热辐射导致其接触面下方冰熔化凹陷 10.如图所示,1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杯加热,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图中省略用来固定的装置),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100℃时(  ) A.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一定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和瓶内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