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 第3节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 编号:22991365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课件 27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蒿素,新课,疟疾,教学,探究,发现
预览图 0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3节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引入新课 2016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走向全球量子通信研究的领先地位。“墨子号”为科学家的研究创造了新的条件。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新课教学 视频:墨子号 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手持小电扇不会转动的原因进行探究。 发现:手持小电扇不会转动了。 提问:手持小电扇为什么不转动了? 假设:可能是电池没电了。 预测:如果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对其进行充电或换上新的电池,手持小电扇应该会转动。 新课教学 实验:对手持小电扇充电或换上新的电池。 验证:手持小电扇正常转动起来了。 新课教学 如果手持小电扇还是不转动,怎么办? 这样不断探究,直至找到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可以提出另外的假设,如导线断了、电动机坏了…… 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得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发现规律。 新课教学 二、科学家的探究 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 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科学家为了探究科学真谛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科学家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新课教学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0世纪,疟疾肆虐,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疟疾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人类。 为治疗疟疾,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共同问题: 如何找到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2.建立猜想与假设: 1969年,屠呦呦担任我国抗疟疾药物研究项目的组长。 她翻阅古籍,寻找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筛选,受我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的启发,提出猜想: 青蒿对疟疾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新课教学 3.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启发: 为什么这与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 原来古人用的是青蒿鲜汁! 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 她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中的有关物质。 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 在经过190次失败后,屠呦呦团队终于提取出青蒿中的有关物质。 新课教学 4.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1971年10月,屠呦呦在实验室观察这种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时,发现其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 1972年,屠呦呦团队成功分离并结晶出青蒿素, 在接下来的临床试验中得出,青蒿素对疟疾有极高的抑制率,从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有效方法。 结论: 青蒿素能治疗疟疾 新课教学 5.表达与交流: 科研人员开启了测定青蒿素分子结构的工作,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青蒿素问世以来,使数百万人逃离了疟疾的魔掌。 新课教学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的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颁奖词中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对全球的影响及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法估量的”。 新课教学 视频: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新课教学 1.根据青蒿素的发现历程,你认为科学探究经历了哪些环节? 发现和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或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获取事实与证据 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2.发现青蒿素,是我国科研人员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的艰苦科研条件下取得成功的范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新课教学 视频:科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