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3027523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75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桃花源,渔人,陶渊明,自己,本文,离开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单元知识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陶渊明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 11 《核舟记》/魏学洢 12《诗经》二首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知识积累: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含义,辨析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一 复习目标 二 语言素养: ·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及主旨,赏析《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与意境。 文化传承: ·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的理想社会、柳宗元的贬谪之愁),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审美。 三 记 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陶渊明因对当时政权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好辞官归田,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本文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疏通文意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平坦开阔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那里的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疏通文意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一件一件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他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思考探究 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叙述故事。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时间先后 理清线索 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桃花林 桃花源 发现 做客 离开 本文记叙了东晋太元年间, 的故事。 概括大意 武陵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以及 他离开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 思考探究 划分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2、3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再寻桃源) 第一部分(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 思考探究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 呢 作者虚构这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对当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