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 ) A.振动频率 B.振动幅度 C.振动时间 D.形状结构 2.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把这种声先用录放机录下来然后快速播放,人耳就能听到大象交流时发出的声。这说明( ) A.这种声是超声波 B.这种声是次声波 C.大象根据声的响度辨别同伴 D.大象根据声的频率辨别同伴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气体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 C.“引吭高歌”说明音调高 D.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振动频率低 4.每年考试期间,学校都会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关闭门窗可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考场内若听到90dB的声音属于理想的安静环境 5.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的速度 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听音棒是检查机器、设备故障的理想工具,有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如图所示,是工人在用听音棒检测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声音检测设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用听音棒检测设备,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C.用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听音棒听到的声音音色不同 D.如果设备有故障,声音在听音棒中传播的速度会变大 7.如题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的响度和音调不同 B.甲、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8.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70m,则汽车的速度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9.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 二、多选题 10.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这说明“超声”可以传递能量 11.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也很大。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在学校附近机动车禁止鸣笛 D.在高噪声环境中要戴隔音耳罩 12.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教室内的门窗尽量关闭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3.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