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 编号:23553574

第4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课件77页+检测有解析)

日期:2025-09-28 科目:高中物理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观点,物体,轨道,动量,定律,碰撞
预览图 0
(课件网)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综合融通课) 第 4 讲 力学三大观点包括: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力学三大观点的灵活应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力学三大观点既可以分别单独考查,也可以两两组合考查,还可以三者综合考查。 1 (一) 动量观点与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2 (二)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3 (三)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4 课时跟踪检测 CONTENTS 目录 (一) 动量观点与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在研究某一物体所受的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或者物体受恒力作用直接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时,应采用动力学观点。 2.动量定理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适用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位移,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冲击类问题,应采用动量定理求解。 3.若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则有时既要用到动力学观点,又要用到动量守恒定律。 (1)求小物块A经过多长时间与小物块B发生第一次碰撞及小物块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求小物块第一次碰撞后经过多长时间发生第二次碰撞。 [解析] (1)以小物块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1gsin θ=m1a1 解得a1=5 m/s2 (2)第一次碰后,以小物块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2gsin θ-μm2gcos θ=m2a2 解得a2=-2.5 m/s2 1.(2024·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一条轨道固定 在竖直平面内,轨道AB段水平且粗糙,BCD段光滑, 其中CD段是以点O′为圆心、半径R=0.3 m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和b分别静止在A和B,质量均为m=0.8 kg。现用与竖直方向成θ=37°斜向上的F=10 N的拉力拉动物体a,经位移s=0.6 m后撤去拉力F,紧接着物体a与物体b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物体b沿着轨道BO段运动。已知物体a与AB段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cos 37°=0.8,sin 37°=0.6。 针对训练 (1)求碰撞前物体a的速度大小; (2)试通过计算说明在轨道COD上物体b在O点之后将做什么运动? 解析:(1)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Fcos 37°=mg Fsin 37°=ma0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得v02=2a0s 解得碰撞前物体a的速度大小v0=3 m/s。 联立可得轨道对物体b的支持力FN=0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轨道COD上物体b在O点之后做平抛运动。 答案:(1)3 m/s (2)平抛运动 (二)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两大观点 (1)动量的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2.三种技巧 (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2)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初、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特别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就更显出它们的优越性。 [例2] (2024·泉州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小周设计的玩具滑动的固定轨道分成三部分,倾斜粗糙的AB轨道,水平光滑的BC轨道,还有一段光滑的圆弧轨道与斜面AB相切于A点,圆弧轨道的圆心为O,半径为R=0.5 m,N为圆弧上的一点,且半径ON竖直,水平轨道上有一个轻弹簧,轻弹簧的左端与墙壁相连,右端与质量为m1=6 kg的小物块Q相连接,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在A处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2=2 kg的小滑块P,小滑块P与小物块Q发生弹性碰撞,已知AB轨道长为L=4 m, AB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小滑块P与AB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通过B点时无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不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