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生态贵州 美丽家园 教材分析:《生态贵州 美丽家园》是五年级《多彩贵州》地方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它承接了学生对家乡自然风貌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学习贵州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基础。课文从贵州的自然生态之美入手,介绍了多样的生态类型、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以及小学生应如何参与保护生态等内容,各部分内容层层递进,既展现了贵州生态的独特性,又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家乡生态的整体认知和责任担当。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贵州的地理位置、部分自然景观等有初步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家乡的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生态安全屏障”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且将生态保护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身边的江河、溪流等有一定观察,这为课堂学习中的实践环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地图和分析资料,认识贵州多样的生态类型和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理解生态保护对贵州及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意义。 二、结合实例和活动,了解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生态问题的初步能力,增强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参与“做一做”等实践活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思考并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培养爱护家乡生态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贵州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及典型生态美景 2.突破策略:采用图文结合法,展示贵州乌蒙、苗岭、乌江、草海等生态美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贵州其他生态景观,丰富对生态多样性的认识。 3.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意义 4.突破策略:运用地图分析法,展示贵州省两江流域示意图,让学生明确贵州河流的流域归属;通过案例讲解,说明贵州生态保护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加深理解。 5.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 6.突破策略:采用数据展示法,呈现贵州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数据;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中的“知识窗”内容,讨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教学难点 1.“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突破策略:借助比喻说明法,将贵州比作长江、珠江的“绿色卫士”,形象解释其阻挡生态破坏、保护两江清流的作用;结合简单的示意图,演示贵州生态破坏可能对中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3.将生态保护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4.突破策略:设计情境体验活动,设置“生态小卫士”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思考和处理身边的生态问题;布置“校园周边生态观察”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中,记录并分享自己的保护行动。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走进生态贵州”的情境,通过展示生态美景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贵州生态的魅力。 2.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贵州省两江流域示意图,分析贵州河流的流域分布,理解其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实践活动法:开展“做一做”“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校园植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