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大象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气象观测 / 5 小小气象员 / 编号:23888389

【教学评一体化】1.5《小小气象员》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天气,气象,播报,信息,符号,数据
预览图 0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小气象员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之前已通过前面几课初步掌握了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雨量测量的方法,认识了气温计、百叶箱、风向标、风力计、雨量器等基础气象工具,对“气象观测”有了初步认识。 教材第一部分是问题与假设,讨论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第二部分“探究与结论”,主要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其所表示的气象信息,并会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第三部分是反思与评价,检查自己的天气播报情况。第四部分单元要点和实践与检测,主要是对本单元的一个总结。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通过前序课程掌握基础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能使用温度计、风向标等简单工具。对常见天气符号(晴、雨、多云等)有直观认知,但缺乏系统分类标准。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可完成小组合作任务,但数据记录规范性需强化。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气象播报)激发兴趣,结合生活案例强化知识应用。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理解其代表的气象信息;明确准确收集和整理天气信息对气象预报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不同渠道获取的天气信息,学会筛选和整合有效数据;根据天气数据,归纳播报内容的逻辑顺序。 探究实践:学会通过气象网站、电视节目或手机应用查询天气信息,并用符号记录;能够模仿气象员,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情况,提醒他人应对天气变化。 态度责任:培养对气象预报的兴趣,增强关注天气变化、关心生活环境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气象员的核心工作内容,能根据记录的多类信息,简单描述当天天气状况。 难点:从多源信息中筛选有效数据(如最高/最低气温、风力等级),并归纳播报逻辑顺序。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表现等级 天气符号掌握 能准确识别并描述5种以上常见天气符号(晴、雨、多云、雷电、雪等):全部正确识别:识别3-4种:识别少于2种 气象信息收集 能通过至少2种渠道(如气象网站、电视)获取完整天气信息(含气温、风力、降水):独立完成多渠道采集:需提示完成单渠道采集:无法独立完成采集 数据记录规范性 使用标准符号记录天气数据,包含日期、气温(℃)、降水量(mm)等必要要素:要素完整且格式规范:缺1项要素:缺2项以上要素或符号错误 气象播报表现 能清晰播报天气情况,语速适中,包含数据解读和生活建议(如“建议携带雨具”):播报流畅有拓展:基本完成播报:播报不完整或存在科学错误:工具使用需指导:无法独立使用工具:完成分配任务:参与度低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问题与假设教师活动1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视频《天气预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天气预报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师:妙妙在教室里,也在播报天气,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 2.揭示主题 师:我们要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呢? 你想不想当一名小小气象员? 课件板书:小小气象员 二、问题与假设 谁来说声哦播报天气需要准备什么呢? 学生活动1 通过观看视频,感知天气预报是怎么回事 了解本课主题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汇报 生1: 要先收集未来的天气信息。 生2:要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要播报的内容。 生3:要注意使用规范的天气预报用语。 生4:播报时声音要洪亮,语速适中......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创设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直观感知气象播报的形式与内容。讨论"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播报的核心要素(信息收集、内容整理、语言规范),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认知基础。环节二:探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