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 编号:23918857

33 第七单元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燃料的燃烧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燃烧,白磷,红磷,探究,装置,油灯
预览图 2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燃料的燃烧 知识点1 燃烧与灭火 1.当遇到火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B ) A.室内起火,立刻打开门窗 B.扑灭森林火灾,可设置隔离带 C.楼房起火,乘坐电梯逃生 D.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C.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科学探究与实践)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如图所示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 ℃、红磷260 ℃)。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 。 (3)若要装置C出现与装置B中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将冷水温度加热至40 ℃以上 。 知识点2 安全知识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D ) 5.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易爆物紧密堆积 6.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化学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D ) A.C+O2 CO2 B.2CO+O2 2CO2 C.CaO+H2O=== Ca(OH)2 D.CO2+C 2CO 解析:C和CO2反应,需持续加热反应才能进行,反应过程中吸热。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 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只需要O2 C.红磷与白磷的燃烧产物相同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8.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钢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作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如图所示。 (1)省油灯中的炷和 油 是可燃物。 (2)熄灭省油灯的方法是 吹灭或扇灭 。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 水吸热降低油温,减少了油的挥发 。 解析:(1)省油灯中的油也是可燃物。(2)熄灭省油灯的方法是吹灭或扇灭:空气流动,降低灯炷周围的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熄灭的目的。(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省油灯下层盏内的水吸收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了油温,减少了油的挥发。 【创新运用】 9.(科学探究与实践)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假设水中未溶解氧气)。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未燃烧;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 ③现象Ⅳ中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a先变大 。 (2)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氧气并未耗尽,其剩余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 4/4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