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教学任务 芳香烃的结构与命名 授课班级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授课形式 讲授法 教学分析(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芳香烃的定义与特征、苯分子的结构(凯库勒式与现代结构式)、苯的同系物分类与系统命名方法(一元、二元、三元取代苯)、芳香烃基的概念。重点在于理解苯的特殊结构和掌握命名规则。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结构示意图、分子模型和课堂练习题等多种形式,系统性地介绍了芳香烃的核心知识。内容编排由浅入深,从概念到结构,再到命名和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 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与命名,掌握了基本的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认知与实践能力:能够理解平面分子结构概念,具备使用球棍模型构建分子结构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学反应式书写。 学习特点:学生对抽象的结构概念需要直观教具辅助理解,对系统性的命名规则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掌握,喜欢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来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 掌握芳香烃的定义和结构特征 2. 理解苯分子的凯库勒式和现代结构式 3. 掌握苯的同系物分类和系统命名方法 1. 能够正确判断芳香烃化合物 2. 能够熟练书写苯同系物的结构式和名称 3. 能够运用命名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通过模型构建理解分子结构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命名规范意识 2. 增强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4. 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大π键、键长平均化) 2、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一元、二元、三元取代基的命名规则和位置表示法) 3、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1、苯分子中π键离域概念的理解 2、多元取代苯的命名中取代基位置的判断与编号规则 3、芳香烃结构的空间想象和模型构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演示法:通过分子模型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分子结构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模型构建自主发现规律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命名练习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学习方法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模型和动画理解分子结构 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和互帮互助解决难题 归纳总结:通过练习归纳命名规律和技巧 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达成、信息技术、教法、学法、思政点) 预习 1. 芳香烃概念 2. 苯环结构 3. 命名规则 1、快速浏览学生收集的生活中芳香烃实例,选取典型代表进行标注。 2、收集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黑板上列出重点疑难问题: -大π键的理解困难 -邻、间、对位置的区分 -复杂取代基的命名规则 领取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中教学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达成、信息技术、教法、学法、思政点) 一、导入(3分钟) 二、芳香烃的概念(7分钟) 三、苯的结构(10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苯的同系物命名(15分钟) 1. 回顾不饱和烃的结构特点 2. 芳香烃的引入 3. 生活中的芳香烃实例 1. 芳香烃的定义 2. 结构特征 3. 分类方法 1. 凯库勒式 2. 现代结构理论 3. 结构表示方法 1. 结构判断题 2. 选择题讲解 3. 概念辨析 1. 一元取代苯命名 2. 二元取代苯命名 3. 三元取代苯命名 4. 复杂取代基命名 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烯烃和炔烃,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如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