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壹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壹: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长征原因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1930-1933年国民党军队与红军之间展开多次“围剿”与反“围剿”。 “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嘛,所以一路扭秧歌扭到了陕北。” ———毛泽东(1958年)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为何失败? 壹: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长征原因 次数 时间 国民党军人数 共产党军人数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游击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 1933.10-1934年 50万 8万 阵地战: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分析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 博古 李德 失败 胜利 李德 博古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临时中央负责人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壹: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长征原因 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最后决定转移,进行长征。 ———叶剑英《长征的艰险历程》 贰 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活动一:长征路线我来绘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要求:阅读教材89-92页的长征经过,绘制长征路线简图,标出重要事件(时间为5分钟)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改向贵州进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我已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我们应当去湘西 和红二方面军会合 博古 湘江战役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会址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四渡赤水 改向贵州进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活动二:长征故事我来讲 要求:根据课前布置任务,推选两位代表分别有感情地讲述与长征有关的故事。 “半条被子” “金色的鱼钩” “丰碑”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陈树湘,红三十四师师长。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1000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苏醒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贰: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长征经过 (1936年) 7月12日,6军在西倾寺休息。准备筹集7天粮食,不但没筹集到,而且在该地休息吃的粮食都没有。部队带来的粮只够吃两三天。部队开始采野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