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编号:23964023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日期:2025-09-25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合作,国共,国民党,革命,国民,北伐
预览图 9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等史实;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北伐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说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搜集史料以及复习旧知识,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以及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相关史实,在体会中国革命艰难进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责任意识;结合史料,说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进程中的突出贡献。(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923 1924 1926 1927 1928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 北伐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东北易帜 中共三大 国民革命的定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时期) 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 国共关系:就像一段分分合合的婚姻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原因: 1922-1923,国共两党相继遭遇重创... 材料二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孙文 材料一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1.共产党:工人运动血的训,需要革命同盟。 2.国民党:孙中山深感国民党改组的迫切性。 材料三 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 ———孙中山 3.客观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 →双向选择←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的召开 ①召开时间 1923年6月 ②核心内容 A.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共合作的进程 转入低潮寻求合作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 农民 共产党愿意党内合作的原因: ①有目标 ②共产党实力较弱。 ③有共产国际的压力。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 ·时间、地点: ·参会党员: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2.国共合作的进程 (2)开始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孙中山走出会场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问题探究】 新三民主义“新”表现在哪里?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理论内容 “新之处” 具体举措 民族: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新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军阀);求得各民族平等 明确提出反帝目标;反满到民族平等 联俄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权主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平均地权 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反帝和反封建相结合,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联共 扶助农工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部编版历史八上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 ★北伐胜利进军 19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