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国同庆,月满情长”———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主题班会 一、授课对象:小学学生 此阶段学生已具备基础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 “国家”“节日” 有初步概念,但缺乏系统了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和互动游戏,因此教案设计需兼顾知识传递与趣味性,通过具象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家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深入了解 2025 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的特殊背景:知晓 2024 年国家发布的假期新规调整了节假日放假安排,2025 年是新规实施后首次出现 “国庆 + 中秋”8 天超级黄金周,理解双节同庆背后公历与农历历法差异的科学原理。 系统掌握国旗、国庆节的基本常识:能准确描述国旗的颜色、图案构成,清晰阐述红色、黄色及五颗星星的象征意义;明确国庆节的日期是 10 月 1 日,了解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知道 2025 年是祖国 76 岁生日。 全面知晓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除常见的吃月饼、赏月、全家聚餐外,还能了解到祭月、猜灯谜、等传统习俗的由来与寓意,感受中秋节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能力目标 动手实践能力:通过 “五星月饼” 手工制作,熟练掌握剪纸、粘贴等基础手工技能,提升手部协调性和创造力,能独立完成具有 “家国” 元素的手工作品。 语言表达能力:在习俗分享、祝福接力等环节中,能清晰、完整地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用规范、生动的语言描述节日体验和对家国的 祝福,提升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知识运用能力:在 “家国知识大闯关” 游戏中,能快速调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爱国情感:通过认识国旗、学习国庆历史、齐唱国歌等活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初步意识,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奋斗的结果。 亲情观念:在了解中秋节团圆习俗、与家人分享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家庭团圆的温暖与珍贵,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学会感恩家人的陪伴与付出。 文化认同:感受国庆节的庄严神圣和中秋节的文化魅力,理解 “家国团圆” 的美好寓意,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愿意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国庆节意义与国旗象征内涵:深入理解国庆节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设立的节日,是国家重要的象征和标志,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准确把握国旗各元素的象征意义,不仅知道表面含义,还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革命历史、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 双节同庆的特殊性:清楚 2025 年双节同庆是假期新规实施后的首次超级黄金周,从历法角度理解公历与农历的差异导致节日日期的变化,同时体会双节同庆所蕴含的 “家国同庆、团圆美满” 的特殊意义,感受国家发展与家庭幸福的紧密联系。 家国情怀与团圆文化:通过对比国庆节的 “国家大义” 和中秋节的 “家庭温情”,理解家国情怀是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与眷恋的统一,团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家庭的小团圆,也包括国家的大团结。 (二)难点 家国情感的关联:对于小学生而言,“国家”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家庭” 是具体的存在,如何引导学生将对家庭的热爱延伸到对国家的热爱,理解 “小家” 与 “大国” 的紧密关系,是教学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的比喻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建立 “家国一体” 的认知。 实际行动的转化:让学生将对家国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如爱护国旗、尊重国家历史、主动传承传统习俗、关心家人等,避免情感教育流于形式。需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延伸任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国情怀,让情感教育真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