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课程内容要求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课程内容要求 2.1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描述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2.4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课程内容要求 2.5 通过分析常见的信息系统,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借助软件工具与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 2.6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7 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2.8 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的综合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第二部分 考点聚焦 主题三 信息系统的网络 知识梳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1.按网络信号传输介质划分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应的网络连接方式可分为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两种。 (1)有线连接是指通过网线传输数据。 优点:具有高的带宽和较好的抗干扰性。高端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多采用有线连接。 缺点:由于受到线缆的约束,通过有线连接入网的设备不方便携带。 主题三 信息系统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知识梳理 1.按网络信号传输介质划分 (2)无线连接可实现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通常说的5G、蓝牙、Wi-Fi、RFID等都属于无线连接。 优点:无线设备不受网络线缆的束缚。 缺点:无线网络的信号容易受外界信号干扰,信号强度随着网络设备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快速减弱。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知识梳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2.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划分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1)局域网是指覆盖局部地域的计算机网络,如计算机教室中的网络、校园网、家庭网络等。 (2)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覆盖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 (3)广域网一般用于把不同地区的网络连接起来,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大。互联网可以看作覆盖范围最大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知识梳理 3.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三种基本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结构 知识梳理 二、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分为网络终端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 1.网络终端设备 网络终端设备主要用于实现各种应用功能,常见的有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常见的网络设备 知识梳理 2.网络通信设备 网络通信设备主要用于控制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度、转换信号,保证数据准确地从起始端传输至接收端。常见的网络通信设备有网卡、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和无线AP等。 (1)网卡:实现设备与网络传输介质(如网线)之间的物理连接,具有数据发送与接收、编码与解码等功能。 (2)调制解调器:将数字设备中承载数据的信号转化为可以在不同的信道(如电话线等)内传递的信号。 常见的网络设备 知识梳理 2.网络通信设备 (3)路由器:在网络中控制数据流,同时也扮演着网间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