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 1 章(人教版 2019 必修第一册)。 5.难度系数:0.6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共 44 分。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16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应用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导览讲解 B.送餐服务 C.消防灭火 D.清扫灰尘 2.2024 年 1 月,我国第一架四座氢内燃机飞机完成了原型机首飞。该飞机所用燃料液氢为 A.单质 B.化合物 C.溶液 D.混合物 3.某饮料含有蔗糖、 、 、 、 等,用于运动后补充电解质。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 C. D. 4.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铵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金属材料:钛合金、铝、玻璃钢 5.以 Fe、CuO 和 H SO4 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 Cu,下列涉及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 是 A. B. C. D.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7.“奋斗者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在海底拍到如图所示的壮丽景象。其中的光柱主要源于 A.分子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光的反射 D.海水的流动 8.依据下列实验事实证据,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铜丝能导电 固体不导电 A.铜是电解质 B. 固体中不含离子 溶液能导电 熔融 能导电 C. 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D. 是电解质 9.欲除去粗盐中含有的 ,下列加入三种除杂试剂顺序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 10.《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 +2KNO3+3C 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只有 KNO3 B.S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反应 C.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K2S 和 CO2 / D.每生成 1 个 CO2 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4 个 11.如图-1 所示,向一定量滴有酚酞的 溶液,匀速、逐滴加入稀硫酸,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 率的变化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液体的红色变浅直至无色 B.a 点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和 C.b 点时能说明 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D.用 溶液代替稀硫酸重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图-2 相同 12.甲烷催化制甲醇的示意图如下(按顺序发生反应①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 被氧化 B.CuO 是整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②中 为还原剂 D.反应得到的产物有 和 13.我国是世界产盐大国,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 、 、 ,粗盐经过如图步骤得到精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除杂”时,可依次加入 溶液、 溶液、 溶液 B.通入 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 和 C.“操作 X”为蒸发结晶,可将多余的 HCl 除去 D.向“滤液”中先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2SO4,所测混合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 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为 0,说明溶液中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