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感性具体(含义) 2.思维抽象(含义局限性)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 感性具体的含义、局限性 2. 思维抽象的内涵、原因、途径、局限性 3. 思维具体的含义 4.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5.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含义、局限性(P88) 起点 桥梁 结果 含义、目的、局限性、环节 (P88—89) 含义、表现、地位、环节 (P90) 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人生的三个境界: 曾经,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后来,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如今,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只是曾经的看山是山,和后来的看山是山已经不是一个境界了。生命就是如此,你最初信以为真的东西,等长大了会觉得当年的自己很幼稚,但等你老了,又会发现原来生命最初的看法想法,才是最宝贵,最深刻的。 思维具体 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01 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同学和老师,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比较完整的印象。 你对所在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看法又是怎样的? 探究与分享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整体+表象) (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反映。 (2)局限性(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原因)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感性认识),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如:苹果看起来是红红的,吃起来是甜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部分+本质,侧重分析) (1)原因:感性具体存在局限,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2)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例:苹果是蔷薇科植物;这一论断就舍弃了苹果的营养成分、功能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只是抽取了它作为“蔷薇科植物”的这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级抽象 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第二级抽象 ARB=BRA 第三级抽象 整体→部分 例:什么是水果呢?科学家经过对各种水果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水果的定义。 相关链接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1)当作动词使用:抽象首先是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这时的“抽象”是一个动词,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是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都被思维舍弃了。 (2)当作名词使用: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抽象,这时的“抽象”是一个名词。 (3)当作形容词使用:当我们说“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时,“抽象”又被当作形容词使用。(空洞的、笼统的,不够具体的思维或认识。) 判断:他抽象出的抽象,太抽象了。 请思考: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 ②小明是一个中学生。 ③物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