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 树立法治观念 / 编号:24089255

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法律,法治,观念,我们,树立,律的
预览图 0
(课件网) 巩固复习 ①宽容他人。 ②换位思考。 ③助人为乐。 我们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新课导入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 思考:为什么要制定出台一部法治宣传教育法? 6.1 树立法治观念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教材P46-49,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法律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01 法治观念的体现 02 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03 如何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 04 探究新知 案例分析: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名17岁男子唐某、吴某在上海海底捞门店包间内,醉酒后向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对二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一审判决唐某、吴某及其父母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并责令公开致歉。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典》 思考:1.回忆所学知识,这个案件涉及到哪些法律? 2.这个案例给你哪些警示? 笔记整理 内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笔记】 1.法律的基本内涵和要求?P46 缺乏法治意识 思考:1.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2.说说法治观念有哪些体现?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生活观察 笔记整理 【笔记】 2.法治观念的体现?P47 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探究新知 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高某招揽邱某等 14 人(12 人系未成年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采用威胁、恐吓等方式,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犯罪 20 余起,被侵害学生 30 余人,涉案金额达 4 万余元。法院依法判处首要分子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八个月,判处其他 13 名成员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 高某组织的犯罪集团,知法犯法,对我们树立法治观念有何启示? 【拓展延伸 】 敬畏法律不仅仅是对法律的遵守或畏惧,更是一种对法治精神的尊重与维护。 法律信仰是指一个人对法律的尊重、遵守以及对法律系统的信任和敬畏,将法律视为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内心真正认同法律的价值和权威,并自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 名言赏析 如何理解上述名言?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法国】 深刻揭示了法治社会的核心精神。法律的生命力源于内心认同。法律若仅作为外部强制规则存在(如刻于石碑、铜表),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当公民从情感和理性上认同法律,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时,法律才能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相关链接P47 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探究与分享 参加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收获?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能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增加了法律知识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