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 内容要求 ①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类生物,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作用。 探究实践活动 ①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细胞的发现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体的_____、_____等方面。 习性 形态结构 _____的发明为人类研究生物打开了新的大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借助显微镜,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_____生物,还可以看到生物的_____结构。 显微镜 微小 微小 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R.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_____ (cell),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2.1-5所示。 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_____的部分结构。 胡克 细胞 细胞 图2.1-5 胡克绘制的软木栓细胞 植物、 动物都是由_____构成的,并且_____是生物体_____和_____的_____。 随着显微镜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 19 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M. J. Schleiden)和_____(T. Schwann)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 施莱登 施旺 细胞 细胞 之后, 德国科学家_____(R. Virchow)进一步提出: 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_____。 细胞学说 结构 功能 基本单位 魏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_____。 活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构成的, _____是生物体_____和_____的_____ ,新细胞是由原来的_____ _____而来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细胞 细胞 结构 功能 基本单位 细胞 分裂 1. 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这样的科学探索历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2. 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通过获得的证据得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的? 科学的发展常常需要几代人以及同代人的协同工作和不懈努力,体现科学发展之艰辛;同时科学的进步总是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大量的观察,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经过归纳总结得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需要借助_____。 学习使用显微镜,应先了解显微镜的主要_____和基本_____。 实验室中的显微镜通常以_____为光源,属于_____显微镜。 显微镜 结构 操作方法 可见光 光学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单目显微镜,写有“上”字的载玻片。 目标 器材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安放 过程 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_____,另一只手托住_____ ,使显微镜保持直立。 练习使用显微镜 镜臂 镜座 二、认识结构 过程 1. 请结合图2.1-6中的单目显微镜,逐一辨认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了解相应的功能。 练习使用显微镜 图2.1-6 单目显微镜 目镜 目镜上标有放大倍数。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 靠近载物台的镜头,标有 放大倍数。镜头越长,放 大倍数越大 镜筒 物镜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压片夹 镜臂 镜座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连接目镜和物镜 放置载玻片,中央有通 光孔 调节通光量 反射光线 旋转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 物镜 调整物镜与载物台之间距 离,使影像清晰 微调距离,使影像更加 清晰 固定载玻片 支撑镜身,取放时手握处 支撑显微镜 过程 2. 每台显微镜通常有若干个_____和_____ 。 练习使用显微镜 3. 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它选用的_____的放大倍数与_____的放大倍数的_____。 目镜 物镜 每一个目镜或物镜上都标有其_____, 如“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