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碘的熔点约为114℃,做实验时,将密封有少量碘颗粒的锤形玻璃容器,放入约60℃左右的热水中,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玻璃容器内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拿出冷却后,玻璃容器中又会出现碘颗粒,关于实验过程屏释正确的是( ) A.加热时,碘颗粒升华吸热 B.冷却时,碘蒸气液化放热 C.加热时,碘颗粒熔化吸热 D.冷却时,碘蒸气凝固放热 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晶,形成冰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形成雪花 D.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 3.“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下面描述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扎龙湿地冰雪消融 B.盛夏,林都伊春薄雾消散 C.金秋,镜泊湖畔朝露晶莹 D.寒冬,太阳岛上银装素裹 4.寒冷的冬天,在冰雕制作现场,刚制作完的冰雕比周围成品显得棱角分明。冰雕师傅解释:“新冰雕经过几天的‘风化’后就会变得圆润。”师傅说的“风化”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二、填空题 5.干冰可作为运输冷鲜产品的降温剂,原因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吸放热情况)后直接变成气体,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6.快放学了,物理老师在班内进行3m in安全提醒: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请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雪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描写的壮丽景色。其中形成“雪”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在这个过程中会 (填“吸热”“放热”)。 8.如题图是一道流行的“干冰烟雾菜”,加入干冰后出现白雾缭绕的景象,这是利用干冰 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周围的空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白雾”的形成原因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9.冬季的黄山,即使没有下雪,寒冷的清晨也是玉树琼楼,分外美丽。树枝上的冰晶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0.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 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三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1.如图所示,常温下,小明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效出”)热量;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白霜是 形成的。 12.如图所示,密封的碘锤装有少量的碘颗粒,用电热吹风机加热碘锤,一会儿就看到碘锤内充满了紫色碘蒸气,这是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物态变化需要 热量。已知碘的熔点约为11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500℃,电热吹风机热风温度约60℃,若用酒精灯代替电热吹风机直接加热碘锤,则碘颗粒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熔化。 三、简答题 13.小明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的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并加以说明。 (1)易拉罐底部出现的白霜的是怎样形成的? (2)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发现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