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期中专区 / 七年级上册 / 编号:24158191

专题05 古诗文阅读 备战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下面,首诗,阅读,诗人,情感,诗歌
预览图 5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古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请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同学们想为《次北固山下》一诗配上合适的画面,请写出你的设计构思。(友情提醒:可以从选景、布局、色彩、线条等角度加以说明) 构思: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春思 [唐]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知背景】①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在贬谪期间,诗人郁郁寡欢,生活变得苦闷起来。 【绘画面】 (1)乙诗前两句_____。 【赏写法】 (2)甲诗后两句(1)_____,乙诗后两句(2)_____。 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甲】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蟾宫曲 [元]刘秉忠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①,散诞逍遥。 [注释]①陶潜:又名陶渊明,东晋隐逸诗人。 (1)两首诗中都有叠词,下列对叠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澹澹”形象地写出了大海水波荡漾的样子,富于动感。 B.【乙】诗中“飒飒”“呀呀”“叨叨”模拟声音,有身临其境之感。 C.【乙】诗中“萧萧”二字,让人仿佛看到了热烈而灿烂的秋日景象。 D.两首诗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2)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景,诗人抒发的情感相同吗?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1)《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6.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乙】 襄邑道中(南宋 陈与义①) 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①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 (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7.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陂(bēi):水岸。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①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②篱落:篱笆。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村晚》一、二两句内容。 (2)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赏析。 (3)两首诗表达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重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