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 7 敬业与乐业 / 编号:24179289

7《敬业与乐业》第一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5-10-22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论证,乐业,作者,明确,快乐,敬业
预览图 0
7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语言运用: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思维能力: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审美创造: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出发,理清了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对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敬业乐业”的深刻内涵。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细节探究 1.“有业”“敬业”“乐业”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2.阅读2———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按照要求的句式回答问题。句式:作者_____,得出_____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列举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进一步追问:这属于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3.阅读课文6—7段,思考: (1)“敬业”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为什么要敬业呢? 明确:从“人”的方面来看,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劳动”)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决定了人要做事。 从“事”的方面来看,“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阅读第7段,说说作者如何论证“敬业”的? 明确:正面举例论证: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做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 心到事外”(即“敬业”)。 反面引用论证: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引用曾文正的话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论证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4.阅读课文第8段,思考: (1)何为“乐业”?如何“乐业”? 明确: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在专注中享受快乐。 (2)结合课文第8段回答问题。作者是如何论述“乐业”的?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明确:作者在前面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本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3)怎样“乐业”? 明确: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 第二:刻苦奋斗有快乐 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 第四:远离无聊就快乐 小结: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道理论证) 5.第9段,作者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 最后,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目标导学三:归纳写法 本文是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一次讲演,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口语和演讲特色的。 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