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 / 人工智能通识(清华大学版) / 初中版 / 第5单元 人工智能伦理 / 5.1 机器人三定律 / 编号:24188819

第五单元 第1课《机器人三定律》课件【清华版】人工智能通识( 中学)

日期:2025-10-25 科目:初中信息技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机器人,定律,人类,新知,律的,讲解
预览图 12
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课件网) 第五单元 第1课 机器人三定律 清华版(中学) 通 1 学习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对机器人行为的伦理指导意义。 (2)分析机器人三定律在现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局限性及其面临的 挑战。 (3)探讨从机器人三定律延伸到现代人工智能伦理的新规范。 02 新知导入 1. 机器人技术的现实化与智能升级 机器人已从科幻走向现实,如家庭清洁、工业制造、医疗手术,且随着AI大模型成为其“大脑”,智能水平逼近甚至超越人类。 02 新知导入 2.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的伦理奠基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 机器人三定律,为机器人伦理设计提供早期框架,影响了学术与产业界。 02 新知导入 3. 安全保证的挑战与局限性 三定律虽具启发性,但存在 逻辑漏洞和 现实适用性局限 ,需结合技术治理与法律规范协同保障安全。 03 新知讲解 1 艾萨克·阿西莫夫 1. 阿西莫夫的科幻贡献与思想核心 阿西莫夫作为科幻巨擘,其作品聚焦 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尤其通过机器人题材探讨未来社会中的人机共存伦理,突破传统“机器人威胁论”叙述。 03 新知讲解 1 艾萨克·阿西莫夫 在阿西莫夫之前,许多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往往强调对人类的威胁性。比如,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中,人造生命最后开始反抗它的创造者。 《科学怪人》英文原版封面 03 新知讲解 1 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于1942年首次在短篇小说《转圈圈》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这些定律后来被收录在他的小说集《我,机器人》中。这三条定律旨在规范机器人行为,保护人类的安全。 小说集《我,机 器人》封面 03 新知讲解 1 艾萨克·阿西莫夫 3. 机器人三大定律 阿西莫夫三定律的意义在于首次系统化构建机器人伦理框架,是关于机器人行为的一套准则,用于确保机器人在与人类交互时不会造成伤害。总结起来,这三条定律分别为:保护、服从、生存。 03 新知讲解 2 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 1. 第一定律:保护人类 机器人不得主动或被动伤害人类,要求机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人类安全放在首位,确立 人类生命安全的绝对优先性 ,为机器人行为设定伦理底线。 03 新知讲解 2 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 2. 第二定律:服从命令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规定机器人需要听从人类的指令,但如果指令会导致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可以拒绝执行。平衡人类对机器人的控制权和人类自身的安全。 03 新知讲解 2 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 3. 第三定律:自我保护 强调机器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但不能以危害人类或违背人类指令为代价。在不违反前两定律的前提下 可保护自身安全 ,确保其可持续服务人类。 03 新知讲解 2 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 4. 三定律的系统性价值与影响 三定律首次构建了 层级化的机器人伦理体系,为现实中的AI伦理设计提供理论基石,但其理想化假设面临现实复杂性的挑战。 03 新知讲解 3 机器人三定律的局限性 1. 语言模糊性导致的执行困境 这三定律都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而人类语言具有天然模糊性,使机器在实际场景中难以准确判断与执行。例如,被打扰了睡觉算不算?需求没被满足,心理受伤了算不算? 03 新知讲解 3 机器人三定律的局限性 2. 定律内部的逻辑矛盾与冲突 道德困境 :如拯救一人需伤害另一人时,机器人陷入 两难抉择 ; 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冲突 :如接种疫苗的短暂疼痛 vs 长期健康,机器人可能因规避“伤害”而阻碍必要医疗。 03 新知讲解 3 机器人三定律的局限性 3. 现实复杂性的超出与局限 定律无法覆盖 责任归属 (如自主学习机器人的过错追责)、 惩罚机制 (对无痛感机器的制裁)、 机器间冲突 等复杂伦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