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交流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我,碎了我的玻璃心!” B.铁架台:“我好难受!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通电时,我就会发光放热” D.酒精灯:“帽子哪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生活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可使水中悬浮物质较快沉降 B 红磷可制造烟雾弹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氧气易溶于水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A B.B C.C D.D 3.2025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C.家庭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型洗衣机 D.农业和园林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添加酒精 B.连接仪器 C.洗涤试管 D.加热液体 5.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钬原子中质子数为67 C.钬的元素符号为ho D.钬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6.“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的大马酮(化学式为C13H18O)是其香味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大马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大马酮由三种元素组成 D.大马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7.下列对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热水使变瘪的乒乓球复原———热水使变瘪的乒乓球复原体积变大 D.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隔变小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9.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氯化钾、双氧水、高锰酸钾 B 刺激性气味气体 NH3、SO2、CO2 C 缓慢氧化 食物变质、光合作用、铁丝生锈 D 净水方法 沉降、吸附、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化学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用自制净水器对河水进行净化 探究水的组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异常情况 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处理后的水仍有颜色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原因分析 可能是铁丝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或氧气浓度太低 可能是活性炭用量过少或此装置内没有使用明矾 可能是一小部分产生的氧气与金属电极发生了反应 可能是红磷用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就打开了弹簧夹 A.A B.B C.C D.D 11.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有助于化学学习。下列结构化知识体系表示错误的是 A. 粒子之间转化关系 B. 空气组成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水净化模型 12.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图乙: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C.图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