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质赵归秦,独掌朝纲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目录 CONTENTS 壹 贰 叁 暴政如虎,天下苦秦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起义速亡,功过千秋 壹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一)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 ”孟子对曰:“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1)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概括出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吗? (一)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2)主观条件 ①地理: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个人: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变法:商鞅变法奠定统一基础 (二)秦统一的进程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30年 王翦灭赵国,秦国死亡十一万,赵国死亡三十万 公元前228年 灭燕国,秦军死亡八万人,燕国死亡二十二万 王贲水淹大梁灭魏,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抗秦; 公元前225年 公元前223年 王翦率60万大军灭楚,项燕战死;秦死亡三十万之多,楚死亡五十万以上 公元前222年 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完成统一 灭韩国,秦国死亡三千,韩国死亡七万人之多 1、确立皇帝制度 史料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3史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及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中华文明史》 皇 帝 御史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中央:三公九卿制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召开朝会,讨论两大难题———匈奴南下劫掠和六国旧贵族暗中勾结。 丞相李斯(行政总管)出列: “陛下,匈奴之患需彻底解决!臣建议修长城、驻重兵,再迁六国豪强到边疆充边,既防外敌,又削弱旧贵族势力!”(一箭双雕) 太尉王贲(军事统帅)冷笑: “丞相说得轻巧!调兵需粮草,北方苦寒,士兵冻伤者众。不如主动出击,派骑兵直捣匈奴王庭!”(主战派) 御史大夫冯劫(监察官)立刻弹劾: “太尉!你去年军费超支三成,账目不清,是否中饱私囊?请陛下明察!”(制衡兵权)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 郡 郡守 (行政) (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尉 (军事) 监御史 (监察) 县 县令/长 (地方最高长官) 县丞 (行政、刑狱) 县尉 (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司法) 游徼(治安) 啬夫(赋税) 里 亭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郡县制 时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推广全国。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意义:①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 ②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地方:郡县制 分封制 郡县制 时 代 划分标准 与中央关系 性质 影 响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 地域 诸侯官位、封土世袭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三)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