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三 / 编号:24203144

2026届湖北省云学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30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社会,龙门石窟,变化,思想,孝文帝,传统
预览图 5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2026届湖北云学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暴虐无道,被国人赶了出来。著名的晋国盲人乐圣师旷对此评论道:“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师旷具有民本思想 ②原始民主传统仍存在 ③社会崇信天命唯君 ④等级分封制已经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汉代举荐孝廉,初期无年龄限制,也无须考试。东汉顺帝年间(115~144年),始准奏“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规定,被举荐者须经过考试,能“通章句”“笺奏”,才能应选任官。这一变化 A.推动了科举制萌芽 B.提升了人才选拔质量 C.促进了儒学正统化 D.根除了地方豪强势力 3.下表是有关龙门石窟的史料摘录。由此可推知,当时龙门石窟的开凿 内容 出处 景明初,世宗(孝文帝之子)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平城)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孝文帝)、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 《魏书·释老志》 大代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 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碑刻 《孙秋生造像记》 大魏太和廿二年,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造弥勒像一区。 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题记 A.标志着佛教中国化完成 B.折射了文化存续的复杂性 C.具有社会文化整合功能 D.彰显了孝文帝改革的决心 4.唐代江南农业生产中的整地环节,亩均人力投入自汉代20人日锐减至8人日(1人日为1个丁男完成1整天标准农业劳动的工作量)江南水稻亩产从天宝初年1.2石增至晚唐1.8石,而畜力成本减半。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安史之乱导致人口南迁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稻麦复种制度逐渐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运用 5.《金史》载:“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西夏书事》记录:元昊命令蕃汉官员统一戴汉冠、行汉礼,而蕃官发式“仍循羌俗”。《元朝史》写道:“色目官吏通汉法,蒙古贵族习儒经,汉人工匠入漠北,回回商贾遍州县。”以上材料最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A.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C.民族交融与文化互动 D.社会婚俗礼仪秩序 6.宋末元初追忆临安往事的《武林旧事》记载:元夕“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这说明南宋临安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政府弱化社会控制 C.城市经济文化开放包容 D.工艺技术高度发达 7.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思想家“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之注疏”,质疑“君为臣纲”的绝对性;但同时又认为他们的思想与传统思想“似若相反,而实相成”。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明清之际 A.封建伦理纲常动摇 B.思想领域新旧交织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商品经济迅猛发展 8.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商股盈亏自负,后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1904年,张謇称“日本与中国情形相似,而日本之实业兴”,遂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依赖海关保护。上述现象折射出的晚清经济领域新变化有 ①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 ②政府放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③实业救国思潮推动经济发展 ④民族资本与国际资本竞争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下表为1895—1911年中国新式学堂及学生的统计数据。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动因是 年份 新式学堂数量(所) 学生人数(人) 1895 200余 约10000 1905 8277 约258873 1911 52500余 约1639641 A.维新变法的开展 B.民主革命的推动 C.清末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