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新能源助力未来》教学设计(第11课) 课题 新能源助力未来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太阳能板、风车、潮汐发电机等新能源设施的造型美感,理解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觉表达,提升对 “绿色科技” 主题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力。艺术表现:运用思维导图(线条、色彩、图标)、沙盘模型(空间规划、材料搭配)等美术形式,表达对新能源类型、开发意义及社区设计的思考,掌握视觉化表达的基本方法。创意实践:小组合作完成新能源社区沙盘设计,结合仿生造型、环保材料等元素,探索 “科技 + 艺术 + 环保” 的创意融合路径,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文化理解:通过新能源主题美术实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认识美术在传播环保理念、展现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增强生态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艺术与科技的交融” 的核心课时,以 “新能源”为主题,搭建“科技认知— 美术表达 — 创意应用”的学习链条:知识层面:梳理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核能等)的类型、优点及开发意义,建立 “科技服务生活” 的认知;技能层面:学习思维导图(关键词提炼、视觉符号设计)、沙盘模型(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的美术表现方法;3.素养层面: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诠释科技与环保的关系,实现 “认知 — 表现 — 创意” 的递进,呼应单元 “艺术与科技交融” 的核心主题。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以下基础与需求:1.认知基础:对新能源(如太阳能路灯、电动车)有生活感知,但缺乏系统分类与深层意义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技能基础:掌握简单的绘画、手工技巧,有小组合作经验,但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用沙盘规划空间的能力需要引导;3.学习需求:对 “科技 + 创意”的主题兴趣浓厚,渴望通过实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作品,需教师提供具体示范与个性化指导。 教学重点 掌握新能源的主要类型、优点及开发意义,能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呈现逻辑关系;2. 小组合作完成新能源社区沙盘设计,合理融入新能源设施(如风车、太阳能屋顶),体现美术造型与空间规划能力。 教学难点 1.将新能源的科技属性转化为美术视觉元素(如用流线型造型表现潮汐发电机,用暖色调体现太阳能);2.沙盘设计中平衡 “功能性”(新能源设施的合理布局)与 “艺术性”(造型美感、色彩搭配),凸显创意理念。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播放短视频(内容:清晨太阳能路灯熄灭、风力发电机转动、潮汐电站运作,搭配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活场景),同时展示 PPT 中 “阳光、水流、海风”的实景图;提出问题:“视频和图片里,哪些设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这些能量和传统的煤、石油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倾听学生回答,提炼“清洁、环保” 等关键词,引出课题《新能源助力未来》。过渡语:“同学们刚才精准地找到了视频里的新能源设施,也感受到了它们‘清洁、可重复’的特点 ——— 这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新能源,到底有哪些具体类型?它们又能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带来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新能源知识库’,解开这些疑问。” 1.观看视频与图片,专注捕捉新能源相关场景; 2. 结合生活经验举手回答,分享对 “太阳能路灯”“风车” 的认知,尝试说出“不污染空气”“可重复使用” 等特点。 1.用动态视频+静态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视觉感知,快速聚焦“新能源”主题;2.从生活经验切入提问,降低认知门槛,激发探索兴趣。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环节二:新课讲授 布置活动一: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些新能源。一、认识新能源:类型与特点1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