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二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我爱我们的祖国 / 第13课 美丽中国我们的家 / 编号:24247799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2024)4.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教学设计(含2课时)

日期:2025-11-05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课时,祖国,美丽,中国,图片,教师
预览图 3
小学政治 小学政治
新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美丽中国我们的家》教学设计(2 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二年级 课题:《美丽中国我们的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材版本:新版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第一课时:知道中国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黄山、桂林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长城、故宫),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新疆葡萄、四川熊猫)。 第二课时:明确守护美丽中国的具体做法(如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了解身边破坏环境的常见行为及其危害。 (二)能力目标 第一课时:能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描述祖国的美丽之处,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知道的中国美景或文化,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能辨别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践行守护环境的小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电),学会与家人分享守护美丽中国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第一课时:感受祖国的辽阔与美丽,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之情,产生了解更多祖国美景的兴趣。 第二课时:树立 “守护美丽中国,人人有责” 的意识,体验践行环保行为的意义,愿意长期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认识祖国典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祖国的美丽与多样。 第二课时:掌握守护美丽中国的身边小事,主动践行环保行为。 (二)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其理解 “祖国辽阔” 的概念,避免抽象化表述。 第二课时:帮助学生将 “守护美丽中国” 的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而非仅停留在课堂认知层面。 四、教学准备 教具:祖国风光纪录片片段(如《美丽中国》节选)、自然与人文景观图片(黄山、长城、故宫、桂林山水等)、特色文化卡片(新疆葡萄、云南孔雀舞、四川熊猫)、破坏环境行为图片(乱扔垃圾、浪费水电、乱砍树木)、“环保小卫士” 勋章贴纸。 学具:“我眼中的美丽中国” 绘画纸、彩笔、“我的环保行动清单” 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祖国真美,我的家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片段,展示学生熟悉的家乡美景照片(如本地公园、河流),提问:“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漂亮的公园、清澈的小河,特别美丽。而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你们想看看这个‘大家’有多美吗?” 学生自由回应,教师板书课题 ———《美丽中国我们的家》,带领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一:自然美景 “连连看”(15 分钟) 视频欣赏:教师播放《美丽中国》纪录片中 “黄山云海”“桂林山水”“长白山天池” 的片段(每段 1 分钟左右),提问:“视频里的景色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如高高的山、清清的水、白白的云)” 图片配对:教师在黑板上张贴 “黄山”“桂林山水”“长白山天池”“西湖” 的景观图片,再发放对应的景观名称卡片(如 “奇松怪石的黄山”“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将名称卡片与图片配对粘贴。 特色讲解:教师结合配对结果,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每处景观的特色(如 “黄山的松树很特别,它们长在石头缝里,还能抵御大风”“桂林的山像一个个尖尖的竹笋,水像镜子一样清澈”),并补充 “这些美景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方,有的在南方,有的在北方,说明我们的祖国特别辽阔”。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说说自己去过或听过的其他中国美景(如 “我去过北京的香山,秋天的叶子是红色的”),教师及时肯定并补充相关图片,丰富学生认知。 (三)探究活动二:人文瑰宝 “看一看”(15 分钟) 文化展示:教师依次展示长城、故宫、兵马俑的图片,播放简短的介绍音频(如 “长城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是古代人民用双手建造的,已经有很多很多年的历史了”“故宫是古代皇帝住的地方,里面有很多漂亮的宫殿和珍贵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