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二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我爱我们的祖国 / 第14课 我们都是中国人 / 编号:24247803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2024)4.14《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设计(含2课时)

日期:2025-11-05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3
小学政治 小学政治
新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设计(2 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二年级 课题:《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材版本:新版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第一课时:知道中国人的共同特征(如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使用汉语),了解中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国家标识,认识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共同文化符号。 第二课时:了解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如勤劳、团结、勇敢),知道典型人物事迹(如雷锋助人、消防员救灾),明确作为小中国人可践行的日常行为(如爱学习、帮他人)。 (二)能力目标 第一课时:能辨别中国人的外貌与语言特征,准确说出国旗、国歌、首都的名称,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 第二课时:能举例说明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主动在生活中践行助人、爱集体等行为,学会向家人讲述中国典型人物的故事。 (三)情感目标 第一课时:建立 “我是中国人” 的身份认知,感受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萌发对国家标识和传统节日的尊重之情。 第二课时:认同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 “向优秀中国人学习” 的意识,愿意以实际行动为 “中国人” 的身份添彩。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认识中国人的共同特征与国家标识,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第二课时:理解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主动践行符合民族精神的日常行为。 (二)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让 “国家标识”(如国旗)的意义具象化,避免抽象化讲解。 第二课时:帮助学生将 “优秀品质” 与自身生活结合,避免仅停留在 “知道” 层面,真正转化为行动。 四、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人与外国人外貌对比图、国旗(实物或高清图片)、国歌音频、首都北京风光视频(天安门、故宫片段)、传统节日场景图(春节贴春联、中秋节吃月饼)、优秀人物事迹图片(雷锋助人、消防员救火、运动员拼搏)、“中国小骄傲” 奖章贴纸。 学具:“我的中国标识” 绘画纸、彩笔、“我的优秀行动卡” 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是中国人,我们都一样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展示班级学生合照,提问:“同学们,看看照片里的我们,有着一样的黑眼睛、黑头发,每天用普通话交流,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吗?”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揭晓答案 ———我们都是中国人”,并板书课题,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强化身份认知。 (二)探究活动一:中国人的 “小标识”(15 分钟) 外貌观察:教师展示 “中国人与外国人外貌对比图”(如中国人黑眼睛、黄皮肤,外国人蓝眼睛、白皮肤),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和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在外貌上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 “我们的眼睛是黑色的”“头发也是黑色的”)。随后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外貌标识。” 语言互动:教师播放一段汉语儿歌(如《小星星》中文版本),再播放一段英语儿歌片段,提问:“我们平时说话、唱歌用的是哪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我们中国人最常用的语言,它的名字叫汉语。你们会用汉语说一句自豪的话吗?(如‘我是中国人’)” 学生齐说 “我是中国人”,在互动中感受语言作为中国人的共同标识。 (三)探究活动二:国家的 “大标识”(15 分钟) 国旗认知:教师出示国旗实物(或高清图片),提问:“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 细节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红色代表革命,五颗黄色的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随后播放国歌《义勇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