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们班》教学设计(2 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二年级 课题:《这是我们班》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材版本:新版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第一课时:认识班级的物理环境(如教室的各个区域、班级物品),了解班级基本规则(如课堂纪律、卫生要求)。 第二课时:知道班级里不同同学的特点和优势,了解班级共同经历的难忘事件,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能力目标 第一课时:能主动观察并描述班级环境的特点,学会遵守班级基本规则,尝试与同学合作整理班级物品。 第二课时:能积极分享同学的优点和班级故事,学会在班级活动中与同学分工合作,提升解决班级小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第一课时:感受班级环境的整洁与温馨,萌发对班级的喜爱之情,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第二课时:体会班级成员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增强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愿意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认识班级环境,掌握班级基本规则。 第二课时:发现同学优点,感受班级温暖,明确自身在班级的责任。 (二)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将班级规则内化为自觉行为,主动维护班级环境。 第二课时: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 四、教学准备 教具:班级环境照片(如教室讲台、图书角、卫生角等)、班级规则卡片、同学优点便利贴、班级活动视频(如运动会、联欢会片段)。 学具:绘画纸、彩笔、小组合作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们的班级 “小家”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提问:“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可爱的房间。在学校里,也有一个陪伴我们学习、玩耍的‘小家’,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 ———《这是我们班》,并板书课题。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班级‘小家’,看看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二)探究活动一:班级环境 “大发现”(15 分钟)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 4-5 人小组,每组发放一张 “班级环境观察任务单”,任务单上列出 “讲台”“图书角”“卫生角”“黑板报”“课桌椅” 等观察对象。让小组合作,在教室内进行 5 分钟观察,记录下每个区域的特点(如图书角有很多绘本、卫生角有垃圾桶和扫帚)。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拿着任务单上台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在黑板上张贴对应的班级环境照片,并补充介绍(如 “讲台是老师讲课、批改作业的地方,我们要保持讲台的整洁”)。 教师小结:“我们的班级‘小家’有整洁的课桌椅、装满知识的图书角、干净的卫生角,这些地方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舒适。” (三)探究活动二:班级规则 “我知道”(15 分钟) 情境讨论:教师展示两个情境图片(情境一:上课铃响了,小明还在和同学打闹;情境二:小红主动把掉在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提问:“同学们,这两个情境中,谁的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在班级里,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班级规则,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从 “课堂纪律”“卫生习惯”“同学相处”“物品爱护” 等方面思考。 规则梳理: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提到的规则(如 “上课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干净”“爱护班级图书,看完放回原位”)整理成规则卡片,贴在班级 “规则角”。 互动游戏:开展 “规则小达人” 游戏,教师随机抽取一张规则卡片,让学生判断 “做法是否符合规则”(如 “上课吃零食 ——— 不符合”“主动帮助同学拿文具 ——— 符合”),答对的学生获得 “规则小达人” 贴纸。 (四)课堂总结与拓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