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 第九课 积极奉献责任 / 社会责任我担当 / 编号:24250792

《社会责任我担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31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责任,李林,道德,角色,来源,学生
预览图 1
初中政治
《社会责任我担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2025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 课题:社会责任我担当 课时: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以“仁寿县公交司机李林双眼受伤仍坚持安全停车”的真实事迹为核心,通过“一案到底”的议题式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与来源,认同不同角色需承担不同责任,感悟承担责任的价值,主动践行责任担当。 一、教学目标 1. 政治认同与道德修养 通过分析李林的事迹,认同“责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树立“主动担责”的道德信念,增强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 2. 法治观念与健全人格 理解责任的多元来源(职业要求、道德规范等),明确不同角色对应的责任,形成“角色不同,责任不同”的健全人格。 3. 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 结合自身生活,反思角色责任,提升“做负责任的人”的行动能力,主动承担家庭、学校、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责任的含义与来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 难点: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价值,主动践行责任。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李林事迹视频(如新闻报道:“双眼被前挡玻璃碎渣击伤,近乎失明的情况下仍将车停到安全地方,仁寿公交司机获赞‘最美逆行者’”)及图文资料。 2. 制作课件(含案例时间轴、角色责任对照表、讨论问题链)。 3. 布置学生预习:回忆自己最近一周扮演的角色及对应的行为(如子女、学生、班级干部、社区志愿者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公交之旅(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李林事迹短视频(内容:2025年9月22日9时40分,李林驾驶川ZB3175号16路公交车行至国道213义和站附近时,挡风玻璃遭飞入钢筋击碎,玻璃碎片致其双眼重伤几近失明。李林强忍剧痛完成减速、观察路况、刹车及开启双闪灯等操作,将载有16名乘客的公交车安全停靠桥面,并引导乘客撤离。其左眼术后视力达1.0,右眼角巩膜全层断裂经"角巩膜裂伤缝合术+前房成型术"保住眼球,但视力严重受损需分阶段治疗 )。 提问互动: “看完视频,你最触动你的细节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双眼受伤仍坚持停车”“疏散乘客”等行为) “李林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引出“责任”主题) 设计意图:以真实事件激发情感共鸣,自然导入“责任”核心议题。 环节二:议题探究———解码“责任”的内涵与力量(30分钟) 子议题1:责任是什么?———从李林的选择看责任的含义与来源(12分钟) 任务1:结合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的事例),对比李林的行为,小组讨论: - 李林的“责任”是什么?(保障乘客安全、完成驾驶任务) - 这份责任从何而来?(提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可能的法律义务)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板书: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任务2:填写“责任来源卡”(示例): 角色 责任内容 责任来源 公交司机 安全驾驶、保护乘客 职业要求、道德规范 学生 遵守纪律、认真学习 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道德规范 学生分享:结合课前预习,补充自己扮演的3个角色及责任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与表格梳理,理解责任的多元来源。 子议题2:为何担责?———李林的选择背后的价值与意义(10分钟) 任务1:假设李林选择“紧急停车后离开”,可能引发什么后果?(乘客滞留、二次事故、交通混乱等) 任务2:对比两种选择,讨论:李林坚持担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何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 对自己:赢得尊重与认可(事后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 对他人:保障乘客生命安全,避免悲剧。 - 对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责任担当”的社会风尚。教师点拨: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如李林的视力损伤),更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