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化学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个选项。 1.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用含Fe2O3的铁矿石冶炼Fe B.用Na2O2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C.用NaOH作沉淀剂去除粗盐水中的Mg2+ D.以NH3为原料制备HNO3 2.氘()和氚()是氢的两种同位素,其中仅具有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B.的中子数为1 C.2O具有放射性 D.可用质谱区分H2和2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NaOH的电子式: B.基态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44s2 C.基态硅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D.CO32-的空间结构模型 4.下列方程式不能合理解释事实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H2↑+Cl2↑ B.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2e-==Cu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O2+2H2O+4e-==4OH- D.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Pb+SO42--2e-==PbSO4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不能用化学键解释的是 A.热稳定性:CH4>SiH4 B.干冰常温易升华 C.离子晶体硬度大 D.熔点:金刚石>单晶硅 6.氮掺杂的碳材料可以有效催化燃料电池中O2的还原反应,其催化机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一:A→B→C→F 途径二:A→B→C→D→E A.途径一中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B.途径一的电极反应是O2+2H++2e-==H2O2 C.途径二,1molO2得到4mole- D.氮掺杂的碳材料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7.我国科学家提出的聚集诱导发光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N原子有sp2、sp3两种杂化方式 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该物质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D.该物质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8.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H或-NH2 C.该高分子结构中有氢键 D.结构简式为: 9.聚乳酸(PLA)是最具有潜力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之一,对其进行基团修饰可进行材料的改性,从而拓展PLA的应用范围。PLA和某改性的PLA的合成路线如下图。 注:Bn是苯甲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缩聚反应 B.反应②中,参与聚合的F和E的物质的量之比是m:n C.改性的PLA中,m:n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好 D.在合成中Bn的作用是保护羟基,防止羟基参与聚合反应 10.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发生了反应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加热1-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的混合物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加热1-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的混合物 溴水褪色 C 加热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饱和Na2CO3溶液的上层有无色油状液体产生 D 将铁粉、碳粉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 导管中倒吸一段水柱 11.CO2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CO2在电催化下产生合成气(CO和H2)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SO42-从a极区向b极区移动 C.b极区中c(CH3COO-)逐渐增大 D.a极区中c(CO32-)逐渐增大 12.NO2和N2O4存在平衡:2NO2(g)N2O4(g) △H<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mol平衡混合气体中含1molN原子 B.断裂2molNO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1molN2O4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C.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 D.恒容时,水浴加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气体颜色变浅 1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装置 序号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① 0.1mol/LCuSO4+少量H2SO4 阴极表面产生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