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专练:多支点杠杆分析 考点 多支点问题分析步骤: ①确认支点;②画出动力、阻力;③做出对应的力臂 力臂的画法:分为 “找点” → “画线” → “作垂线段” 三步. 作图步骤 示意图 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 注意: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②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 则力臂为零; ③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④对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杠杆,重心在杠杆的中心位置。 3、力的方向判断 同侧异向:当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在支点同侧时,阻力跟动力方向异向; 异侧同向:当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在支点异侧时,阻力跟动力方向同向; 4、杠杆平衡条件 (2024秋·浙江金华期末)木条AB长1.5米,现小科利用水平放置的两架完全相同的台秤甲和乙对其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图台秤正中间各固定有一个大小和质量不计的支架,将木条的两端A和B分别放在甲和乙台秤的支架上,此时台秤甲的示数是5N,乙是20N。回答下列问题: (1)木条的重心离A端的距离是 1.2 米; (2)若只向右移动甲台秤,使C点放在甲的支架上,则台秤甲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025·浙江自主招生)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 A. B. C. D. 2、(2024秋·浙江金华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在A点和B点共同扛起均质木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O,O为木料的中点。当乙的作用点从B点向O点靠近时,乙对木料作用力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3、(2025·浙江湖州一模)如图为父子两人一起抬货物的示意图,为父子两人肩膀所受压力。走在后边的儿子偷偷将货物从位置移到位置,则( ) A.变大,变小 B.保持不变 C.变大,变大 D.变小,变大 4、(2024秋·浙江宁波期末)有一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质量为2.4kg,长度为AB,C为木条上的点,。现将两台完全相同的台秤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再将此木条支放在两秤上,B端支放在乙秤上,C点支放在甲秤上,此时甲秤的示数是0.8kg,如图所示。则欲使乙秤的示数变为0,应将甲秤向右移动的距离是(支放木条的支架重不计)( ) A.AB B.AB C.AB D.AB 【答案】C 5、如图所示,将长为1.2米的轻质木棒(重力忽略不计)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A、B,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0.3米。在A端挂一个重为30牛的物体,在B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 (1)若G=30牛,台面收到木棒的压力为多少? (2)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端挂的物体至少要大于多少? (3)若B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保持静止,则G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范围为10N~90N。 6、(2025秋·浙江杭州月考)如图,小和尚甲、乙将总质量30kg的水桶(含水)用绳悬于木棍的O点,分别在他们肩部A、B点以竖直向上的力共同抬起木棍,可抽象为右图的模型,已知,忽略手对木棍的作用力以及绳和木棍的自重。() (1)假设抬起水桶后木棍保持水平,小和尚乙肩部给木棍的支持力为多大? (2)写出一种可以让小和尚乙肩部的支持力变小的操作,并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你的观点。 【答案 7、(2025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某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经查事故原因是运输车辆超载并且在外车道行驶所致。如图甲事故现场的独柱桥墩只有一个支撑。为了研究超载问题,小明做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长1.2m,重36N的均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