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编号:24291458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加强,地方,中央集权,宋初,宰相,权力
预览图 9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相关史料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下一个短命王朝?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定都东京(开封)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相关史料 《雪夜访普图》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何弊? 内轻外重、君弱臣强、 武将专权 何解? 削弱地方、加强皇权 崇文抑武 赵匡胤 赵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1、内轻外重———削弱地方 (1)收权: 行政 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定期更驻(更戍法) 财政 军政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四监司 —监控各州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3)影响: 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消极:内重外轻,地方积贫积弱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2)分权: 1.(2025·山东·高考真题)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徽宗宣和(1119~1125)末年有节度使60人,其中亲王、皇子26人,宗室11人,前执政2人,大将4人,外戚10人,宦官7人。这表明北宋( ) A.利用宗室贵戚节制地方 B.对地方权力分配作了调整 C.权力分割影响了行政效率 D.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B 2、君弱臣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二府三司 三衙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积极: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消极: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 东府 西府 2.(2012·海南·高考真题)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C 相关史料 3、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2)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 人数 宰相 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1)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宋真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统兵权与 调兵权分离 杯酒释兵权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3.(2023·重庆·高考真题)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D 结合教材与史料,概括宋初措施的影响 相关史料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范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