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科粤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 编号:24294128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课件+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

日期:2025-11-06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模型,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探秘,环节
预览图 0
(课件网)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三课时)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化学科粤版(2024)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J. Dalton,1766—1844,英国)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1897年,汤姆孙(J.J. Thomson,1856—1940,英国)发现了电子。 视频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视频来自网络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汤姆孙认为: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球中,负电子如同葡萄干或芝麻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球内或球面上。 1904年,汤姆孙模型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1904年,汤姆孙模型 思考1: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当用一种高速粒 子去撞击原子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轨迹呢?请画一画。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1808年,道尔顿模型 1904年,汤姆孙模型 视频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卢瑟福模型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资料卡片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从而导致电子的能量不断减少。随着能量的不断降低,电子的轨道半径会不断的缩小。 问题1:结合资料信息你觉得该原子模型下的 原子能否稳定存在呢? 电子最终会坠落在原子核上,原子也随之坍塌。而实际上原子是相对稳定存在的。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1904年,汤姆孙模型 1911年,卢瑟福模型 1913年,玻尔模型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1913年,玻尔(N. Bohr,1885—1962,丹麦)认为电子只在一些特定的轨道绕核运动且能量是固定的,电子运动时也不辐射电磁波。只有电子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的时候才会吸收或发射能量。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道尔顿模型 1904年,汤姆孙模型 1911年,卢瑟福模型 1913年,玻尔模型 事实上,玻尔的理论仍有欠缺,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科学家们用它作为工具来研究原子,现在的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模型(电子云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很大的改进。 现代,电子云模型 问题2.结合上述化学史,你能构建出原子结构吗?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正中心) (不带电荷)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资料卡片 卢瑟福采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中打出了一种带正电荷的微粒,他发现这种粒子与氢原子核是一样的,经大量的试验,他确信原子核中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并将其命名为质子。通过定量测算,他还预言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中性粒子。 他的学生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质量与 质子非常接近但不带电荷的粒子,将其命名为中子。 阅读资料完善你刚才构建的原子结构模型。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带正电荷) (不带电荷)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问题3:这些微观粒子间存在什么关系才会使原子 不显电性?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铁 26 30 26 同一类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活动二:分析原子内部微粒数目关系再建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氦 2 2 2 碳 6 6 6 氮 7 7 7 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氦 2 2 2 碳 6 6 6 氮 7 7 7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