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期中专区 / 九年级上册 / 编号:24302176

2025九上期中科学常考知识点化学部分(1.1-3.2,含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沉淀,滤液,盐酸,加入,氢氧化钠,反应
预览图 3
初中科学 初中科学
2025九上期中科学常考知识点 化学部分 1.浓硫酸稀释: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2.测定溶液PH值: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若被稀释:酸偏大,碱偏小) 3.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要放在小烧杯中(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4.常见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 5.单质铁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浅绿色 附:常考颜色: (1)固体的颜色:KMnO4 ———紫黑色 CuSO4·5H2O--蓝色 CuO—黑色固体 C—黑色 (2)盐的水溶液的颜色 : Cu2+ ——— 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MnO4-———紫红色 (3).Fe(OH)3:红褐色沉淀 Cu(OH)2:蓝色絮状沉淀 6.浓盐酸: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21 7.浓硫酸H2SO4: a. 吸水性(物理性质):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 脱水性(化学性质):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8.常见俗称: (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3)氧化钙:(化学式:CaO) 俗名:生石灰 (4)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化学变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2-1-c-n-j-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胆矾:CuSO4*5H2O 9.粗盐提纯实验注意事项:(以下题为例) 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C ) A. 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B. 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 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 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注意事项:1. 放在BaCl2的后面 2.最后一步加稀HCl 3.过滤放在盐酸的前面 4.滤液成分:NaOH Na2CO3 NaCl 5. 稀HCl的作用: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6.沉淀种类:BaSO4 BaCO3 CaCO3 Mg(OH)2 10. NaOH变质情况检验:CO2+2NaOH=Na2CO3+H2O (1)先加过量的BaCl2 (或CaCl2),产生白色沉淀 (2)再加入无色酚酞,若溶液仍为无色,则完全变质(Na2CO3) 若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部分变质(Na2CO3 、NaOH) 11.铝制品: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被继续氧化 12. (该图像为有酸、有碱、有盐,酸碱中和先进行,因此开始无沉淀,BaSO4和AgCl除外) 13. 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最强的和最弱的先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例题.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C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镁 14.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橡胶、塑料、合成纤维 (动物皮毛有烧焦的羽毛味) 15. 常见物质的鉴别: (1)HCl及盐酸盐(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2)H2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