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4章 水与人类 /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 / 编号:24312111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2课时)(课件 28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11-08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溶解,质的,物质,溶剂,溶解性,不同
预览图 0
(课件网)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新知导入 名称 特征 溶 液 悬 浊 液 乳 浊 液 形 成 过 程 稳 定 性 长 期 放 置 粒 子 大 小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 在液体中 稳 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均一、稳定 下 沉 上 浮 直径>1纳米 半径>0.1微米 半径>0.1微米 新知讲解 物质的溶解性 探索活动 1. 取一只烧杯,加入20mL的水,取1药匙蔗糖放入烧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继续不断加入蔗糖并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蔗糖溶解在水中 一部分蔗糖不溶解 蔗糖(溶质)溶解在水(溶剂)中得到了蔗糖溶液 从实验可知,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蔗糖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条件下,很多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 思考: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索活动 1. 提出问题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 建立猜想 (1)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3)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温度有关。 3. 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猜想,设计不同的验证方案。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外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问题可能受多个因素影响时,为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影响,需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请参考上述方案,设计出另外猜想的验证方案。 溶质的种类 温度、溶剂的种类 物质的溶解性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和消石灰(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三支试管中。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控制温度、溶剂的量和种类不变,比较不同溶质在一定量的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静置后观察到蔗糖、食盐全部溶解,消石灰几乎不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剂的种类 温度、溶质的种类 物质的溶解性 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控制温度、溶质的量和种类不变,比较同种溶质在一定量的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食用油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食用油与水分层,食用油浮于水的上面;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4. 进行实验 根据验证方案,开展小组活动。 5.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及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解速率不同,溶解能力反映的是物质能完全溶解的数量的多少,而溶解速率是指物质溶解的快慢。 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内在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和搅拌与否等是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外在因素。 思考:我们如何定量地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呢? 探索活动 室温下(20℃左右),在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5g食盐,充分振荡至食盐全部溶解后,用电子天平称取5份食盐(每份0.1g),逐份加入试管中并使之充分振荡,直到溶液中刚好出现极少量无法溶解的固体。 5mL水在溶解了1.5g食盐后还能继续溶解食盐,而当溶解了1.8g左右的食盐后,再加入食盐就不能继续溶解了。 物质的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思考:判断一杯硫酸铜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呢?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物质,则是饱和溶液; 2.加少量的物质,物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思考与讨论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相互转化吗?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