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期中专区 / 编号:24324624

教科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易错点知识整理(必背熟读版)

日期:2025-11-10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温度,单位,水蒸气,大雨,沸腾,毫米
预览图 3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科学期中易错点知识整理(必背熟读版) 一、天气谚语与对应天气(记 3常考核心谚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解释:天空出现像鱼鳞一样的云(卷积云),就算不下雨,也会刮大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解释:早上看到朝霞,当天可能下雨,不适合出门;傍晚看到晚霞,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适合出行。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解释:燕子低飞、蛇跑出洞穴,说明空气潮湿,很快会下大雨。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钩钩云(学名 “钩卷云”)是一种高云,形状像钩子,预示冷暖空气交汇,即将下雨。 蚂蚁搬家山戴帽 蚂蚁搬家躲避雨水,山顶被云层笼罩(山戴帽),预示大雨即将来临。 二、气温计的 “读、写、用” 全掌握 1. 气温计结构名称(结合知识清单) 玻璃泡:玻璃泡部分(装测温液体,必须完全浸入被测物体) 刻度:标有数字和单位(℃)的刻度线 液柱:随着温度变化上升或下降的红色 / 银色液体柱 单位符号:℃符号 2. 读数与读写规范 写作:数字 + 单位 “℃”(例:28℃、15℃) 读作:数字 + “摄氏度”(例:28℃读作 “二十八摄氏度”,不能读 “摄氏二十八度”) 读数技巧: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水平(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 3. 使用注意事项(重点记 “阴凉通风处”) 放置位置:必须在阴凉、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正确地点:树荫下、走廊阴凉处、教室靠窗但无阳光直射的角落 错误地点:太阳下(操场中间、阳台暴晒处)、空调出风口、暖气旁 其他要求: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测水温时),读数时不能拿出被测环境。 三、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上升阶段:日出后 → 下午 2点(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逐渐升高) 最高温:下午 2点左右(正午,14点) 下降阶段:下午 2点后 → 第二天日出前(太阳落山,气温逐渐降低) 最低温:日出前(凌晨时分) 四、降水量单位与小中大雨等级 1. 核心单位:毫米(mm) 记住:降水量是用雨量器测量的,单位是 “毫米”,不是 “厘米” 或 “毫升”。 2.放置位置:必须在空旷的地方。(操场,无遮挡的地方) 3. 三个等级划分(必背范围) 等级 降水量范围(24小时内) 直观感受 小雨 小于 10 毫米 地面湿润,无积水,雨点稀疏 中雨 10-24.9 毫米 地面有明显积水,雨点较密 大雨 25-49.9 毫米 雨势大,积水快,能见度降低 五、风向判断:记住 “风吹来的方向” 1. 核心原则 风向 = 风吹来的方向(例:东风是从东方吹向西方,不是吹向东方) 2. 两种判断方法 风向标判断:箭头指向 = 风向(箭头指东方→东风,箭头指西北→西北风) 物体判断:物体飘动的反方向 = 风向(树叶飘向南方→风从北方来→北风;红旗飘向东南→风从西北来→西北风) 六、蒸发与凝结:水的 “变身” 秘诀 1. 蒸发(水→水蒸气) 变化:液态水 → 气态水蒸气(看不见) 能量:吸热(吸收周围热量,会让环境变凉) 例子:湿衣服晒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出汗后觉得凉快 关键: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 凝结(水蒸气→水) 变化:气态水蒸气 → 液态小水滴(能看见) 能量:放热(向周围释放热量) 例子:雪糕包装纸 “冒汗”、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小水珠、壶嘴的 “白气” 关键条件:水蒸气必须 “遇冷”(接触温度低的物体)。 七、水的沸腾实验:现象 + 材料 1. 实验材料(重点记写法,标注拼音) 酒精灯(jiǔ jīng dēng) - 三脚架(sān jiǎo jià) - 温度计(wēn dù jì) 石棉网(shí mián wǎng) - 烧杯(shāo bēi) - 水(shuǐ) 2. 沸腾时的关键现象 温度: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 不变(持续加热也不升高) 气泡:沸腾前→由大变小(上层水温低,气泡液化);沸腾时→由小变大(整个水层温度一致,水汽不断加入) 表面:产生大量 “白气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