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一单元 / 1 沁园春 长沙 / 编号:21207725

1《沁园春·长沙》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子洲,ng,这首,ch,一项,滚滚
预览图 4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A 【同步达纲练习】 基础知识强化: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 kuò) 百舸(ké) 碧(bì)透 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 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 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劲 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 chàng) 遏(è)阻 激(jī)扬 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 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 长 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 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 活动志趣: 素质优化: 1.补写毛泽东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 ③ ,我自岿然不矾。 ④ ,更无豪杰怕衍罴。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 ⑥神女应无恙, 。 ⑦ ,纸船明烛照天烧。 ⑧待到山花烂漫时,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饣余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 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 2.写出这首词的词牌: 3.解释下列词语 ①馀 ②须晴日 ③妖娆 ④竞折腰 ⑤略输 ⑥风流人物 4.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 答: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 7.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答: 8.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 ,下阕纵横议论, (均不超过8字) 9.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 10.把《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景的部分改写成一篇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散文,300字以内。 创新深化: 1.阅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谁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 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