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游园([皂罗袍]) / 编号:23984283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杜丽娘,牡丹亭,书生,戏曲,杜宝,提倡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园 游 导入新课 春思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冯延巳《鹊踏枝》 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朗读中品味曲词的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以景写情的手法,分析人物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杜丽娘的形象,理解其形象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戏曲之美,弘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 牡丹亭 学习目标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作者简介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精于古文诗词,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担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因上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两年后调移浙江遂昌知县。在县任上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致力于戏曲创作。 经历及主张 反对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解放。在戏剧创作中,他提倡灵性,反对拘于律声,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 讲述了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历经磨难,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6讲述了淳于棼fén梦入槐安国,担任南柯郡太守的故事。 讲述了吕洞宾超度凡人卢生,使其经历荣辱梦幻的故事。 《邯郸记》 《紫钗记》 《南柯记》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代表作品 明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把“情”“理”二者截然对立,视“理”为“纯善”,“情”为“人欲之恶”,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存天理,灭人欲”。 皇帝、皇后亲自编写《女诫》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 明朝中期,社会上出现了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和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创作背景 《牡丹亭》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游园” :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皂罗袍”:昆曲曲牌名。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览自家后花园时的一段唱词。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题记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正值豆蔻年华,天生丽质。一日,父亲杜宝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来给她授课,老先生讲解了《诗经》的《关雎》篇,由此杜丽娘心中泛起感情的涟漪。 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睡在床上,见 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醒来方知是梦。为寻梦,她 来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成疾。 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 环春香将自己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下,最后不治而亡。 剧情简介 其父杜宝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前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一座“梅花庵观”,嘱咐一个老道姑看守。 杜丽娘死后,她的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死亡的情由,查明婚姻簿上,还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没有完成,便放她返回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因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拣到杜丽娘的画像,正是自己的梦中人。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