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逻辑的力量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和学习活动两个部分构成。单元导语让学生感知逻辑的力量,了解学习逻辑的意义和目标;学习动中的“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三个活动则分别对应逻辑的三个功能———辨谬、推理、论证。 学习活动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始终贯穿了思维和语用两条线索。 思维线索的展开,比较明显地针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语用线索的出发点则是用逻辑的办法来改进语文学习。三个学习活动通过这两条线索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又有着各自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分工。 单元目标 内容 学习提示 任务 1.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 2.学习辨析逻辑错误; 3.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4.运用逻辑方法构建并完善论证。 逻辑谬误 概念含义前后不一致,立场自相矛盾、态度模棱两可,理由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 日常逻辑谬误:划分不当、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诉诸情感、循环定义、诉诸公众。 1.分析典型议论性文章的逻辑链条; 2.开展辩论赛体会逻辑的力量; 3.写驳论文 推理形式 1.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2.归纳推理: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科学归纳)3.类比推理 推理正确的条件: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的形式有效。 论证方法 1.关注论证隐含的前提,2.学会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3.引入虚拟论敌 1.三段演绎法,2.联言分解法,3.连锁推导法,4.综合归纳法,5.归谬反驳法 论证错误:诉诸权威、举例论证。 教材上第四单元要点梳理 学习活动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错误 分析与讨论:以下这些语言现象“讲理”吗?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2.“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3.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理———逻辑 4.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5.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当乞丐,你现在不学习,难道想以后当乞丐吗? 学习活动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什么是逻辑学 关于思想的科学,关于说理的科学。 思维的规律和推理、论证的本领。 基本原理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概念统一,话题统一)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不存在中间状态。 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充足理由律:一个被判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理论验证:请分析以下语言现象分别违反了哪一条逻辑原理? 1.电站外高挂一块儿警示牌儿: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2.是中国人必须转起。 3.他不喜欢我,那就是恨我。 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 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滥用排中律。 4.“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5.“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混淆概念,违反同一律。 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学习活动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一)从逻辑学视角看审题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拒绝成为“空心人”;也有诗人劝勉人们,让我们把心“清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