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期末专区 / 八年级上册 / 编号:21325316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09-29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天祥,父母,天下,文天祥,弘范,不能
预览图 5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五千年文化、三千载诗韵,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未断流。古往今来,让我华夏闪烁于浩hàn(1)_____历史星空的是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不仅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更成为我们前行的底蕴和动力。“变则通,通则易。”只有摸透历史前进路径,看清时代发展脉络,才能让传统文化繁荣延续。让我们乘时代风云,拥一颗chì(2)_____热的心,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绘一片烂màn(3)_____的传承之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2) (3) 2.为“载”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zǎi B.zài 二、文言文阅读 校文学社开展“识文人风骨·扬传统文化”探究活动。请阅读诗文,完成任务。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毋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天祥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②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④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减) 【注释】①弘范:元朝大将。②招:招降。③张世杰: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④上:元世祖忽必烈。 【丙】 重阳① 宋·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原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②如梦中。 【注释】①本诗写于文天祥被元军关押期间。②龙山:暗指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任务一 阅文知人】 地点 筛选文本信息 概括人物经历 我的学习批注 潮阳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拒绝跪拜元军 这里还使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 (3)加粗字“使”可理解为 京师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宁死不事二姓 (4)“矣”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4.【任务二 悟诗识人】 文学社想以文天祥的诗为蓝本制作一个微视频,在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请你结合诗文,完成视频脚本创作。 镜头 画外音:内心独白 景物 人物特写 首联、颔联 梧桐、雁、斜阳 (1) 如今,我孤身一人被困于元朝监狱。看那窗外的梧桐叶落是多么像故乡秋色啊,真希望能像大雁和燕子那样自由翱翔在天地间。 颈联、尾联 流水、西风、(2) 头轻靠在墙上,眉头紧皱,流下泪水 (3) 5.【任务三 诗文评人】 校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天下大丈夫”专栏,本期将推介文天祥。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写出将文天祥选入这一专栏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6.诗言志,文载道。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名句,感受高尚情操。 许多古代文人都有自己的风骨,曹操高诵“(1) ,(2) ”(曹操《龟虽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虽近暮年仍雄心不减的昂扬姿态;刘桢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3) ?(4) ”(刘桢《赠从弟(其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