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①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②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并归纳具体位置。(区域认知)2.通过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学习防震减灾的自救措施,启发学生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地协调)3.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运用地图和实验等,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综合思维)4.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演示板块运动张裂拉伸现象,培养学生用地理实验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任务一:沧海桑田 结合教材P57完成任务一,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沧海桑田原意指海陆的变迁。 2.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② 人为原因:填海造陆。 【特别提示】 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迁海洋都是海陆变迁。 任务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结合教材教材P59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不是 2.海陆轮廓:观察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3.大陆漂移说 ① 提出者:魏格纳。 ② 基本观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任务三:板块的运动 结合教材“图3.26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和“图3.27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完成任务三,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基本观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火山、地震的分布: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板块运动方式: ① 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②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特别提示】 ① 日本多地震: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②英国地震较少: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探究一:海陆变迁之例 阅读图3.18—图3.20提供的实例,了解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原因解释 自然/人为原因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运动 自然原因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 海平面升降 自然原因 荷兰的围海大堤 填海造陆 人为原因 【典例】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变动 B.海啸的作用 C.人类的活动 D.火山的喷发 2.在地质公园内的岩洞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围海造田和填海造陆 B.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D.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答案】1.A 【详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喜马拉雅山仍不停升高,且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使这一区域由原来的海洋变成高大的山脉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所以选A。 【答案】2.B 【详解】在地质公园内的岩洞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