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 本课综合与测试 / 编号:21431508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后2首)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0-01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登高,故园,长安,九日,诗人,重阳节
预览图 0
(课件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重阳 (登高、饮酒、赏菊)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 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素养目标 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https://www.21cnjy.com/ 题目 作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营,军营。 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乡。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世称岑嘉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诗文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qiǎng bàng cén shēn 诗文翻译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勉强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旁边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全文翻译: 1.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2.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3.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九月菊花, 4.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65.shtml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赏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赏析:第一句中“登高”二字紧扣题中“九日”。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https://www.21cnjy.com/authors/home/index uid=16312775&type=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展示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故园菊”代指故园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课堂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_____,___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夜上受降城闻笛 素养目标 01 02 03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https://www.21cnjy.com/ 题目 作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měnɡ)古杭锦后旗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