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音的高低》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一堂重要的基础课程。这节课为学生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引导孩子们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探索中感知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基本的音乐听觉能力。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龄阶段,他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孩子们喜欢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新知识,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抽象思维能力尚待发展。他们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已经接触过乐器,有些则缺乏音乐启蒙。基于这些特点,教学设计注重形象直观、生动有趣,通过多样化的感知活动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音高的认知。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准确分辨不同音高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听觉辨别能力。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或身体动作生动地表现出音的高低变化,展现对音乐的理解。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收集不同音高的声音,并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认识到音的高低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元素,理解其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准确感知和区分音的高低差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分辨相近音高的细微差别,建立清晰的音高概念。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示范法: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音的规律 合作学习法: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协作能力 教具准备 钢琴(调音准确) 多媒体设备(音响效果良好) 精美的音高示意图 可爱的动物图片卡片 优质的音频素材 精心制作的小手示意卡片 教学挂图 奖励贴纸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温馨的课堂问候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探索美妙的声音世界,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回应:准备好了! 创设奇妙的森林情境 播放精心制作的"森林音乐会"音频,包含小鸟清脆的鸣叫、蜜蜂嗡嗡的飞舞声、狮子低沉的吼叫等丰富的声音素材。 教师:小朋友们,请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正在森林里散步,仔细听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听到的声音) 生动的声音模仿 教师:我们一起来扮演森林里的小动物吧! (带领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体验声音的不同特点)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感知阶段 "声音大发现"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学生闭上眼睛,专注倾听钢琴声音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符 学生用手势表示:听到高音时手举高,低音时手放低 引导学生描述感受:"高音像是小鸟在枝头歌唱,低音像是大象在散步" "动物声音模仿秀" 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卡片 引导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 讨论分类:哪些动物发出高音,哪些发出低音 总结高音和低音的特点 探究阶段 "音高猜猜猜"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 将全班分成小组 教师弹奏不同音高的音符 学生举起小手卡片快速判断 小组竞赛记分,营造活跃氛围 "音高阶梯"探索活动 展示生动的音高示意图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在图上指认 两人一组,交替担任"指挥家"和"演奏家" 鼓励创新表现方式 示范阶段 教师示范 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 演示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区别 强调音准的重要性 学生练习 跟随教师进行声音训练 小组内相互指导和评价 表扬进步表现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音乐接力棒"游戏 全班分成两组 组演唱高音旋律 组演唱低音旋律 交替演唱,培养默契 "生活中的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