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4:15———5:45)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下图燕侯旨鼎制作于西周早期,其器主燕侯旨是燕国的第二代君主,在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二十朋。”这一器皿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B.政治权力已高度集中 C.分封制得到有效实施 D.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2.汉景帝欲封匈奴来降的徐卢等五人为列侯,丞相周亚夫劝阻。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汉哀帝时,丞相王嘉数次拒绝执行皇帝对宠臣董贤的册封诏书。据此可知,汉朝丞相制度( )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形同虚设难以为继 D.分权制衡科学决策 3.从公元前232年到公元前133年,罗马每年通过选举产生两位执政官,一共产生了200位执政官。这200位执政官来自58个家族,其中的159位执政官来自26个家族,其中的99位执政官被10个家族垄断。这表明罗马共和制的特点是( ) A.人民轮番而治 B.贵族控制政权 C.君主独裁统治 D.实行民主政治 4.下图为1789年法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第三等级的崛起》。由此可推知,当时的法国( ) A.政治制度更迭频繁 B.艺术形式追求创新 C.社会秩序面临重构 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5.1942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产”。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 ) A.旨在建立联合政府 B.是创建政权的开始 C.具有工农民主性质 D.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6.1895年,康有为发起成立强学会,在开办之初向官僚士大夫阶层筹款、募捐。户部尚书翁同龢答应每年从户部拨给若干资金进行资助,北京翰文斋书店向强学会赠送了大批图书,英、美公使也向强学会表示愿意捐助一批西学图书和仪器设备。由此可知( ) A.变法改革具有社会基础 B.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C.维新运动受到各界支持 D.维新人士重视舆论宣传 7.清军入关后,承袭明制,令原来在京衙门“悉仍旧制”,设立六科,并沿袭明代职掌,负责补阙、拾遗、谏诤封驳,为专职谏官。雍正元年(1723),六科并入都察院,更彻底地实现了台谏合一。这一变化( ) A.堵塞了朝廷言路 B.加强了监察职能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8.北魏王朝初期,带有鲜卑部落风气的内侍官与散落于各地的世袭牧官同掌国家畜牧。孝文帝即位后,一方面设置外牧官,加强对地方牧场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裁撤内侍官和都牧曹职权。原本闲职的汉制职官太仆重新执掌畜牧。这些举措意在( ) A.摒弃鲜卑习俗 B.消除民族隔阂 C.扩大游牧生产 D.推动北魏汉化 9.1968年,英国文官事务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158项具体建议的调查报告,简称《富尔顿报告》。《报告》主张实行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改变传统的以通才为标准的官僚选拔和任命制度;政府对新录用的文官,进行为期20周的培训、考察,称为见习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行政人员素质低下 B.文官职权有所扩大 C.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D.责任内阁制度僵化 10.《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重刑法令,其中列举众多以酷刑惩治吏民的案例,共罗列族诛、凌迟、枭首案例几千件,斩首、弃市以下罪案例万余种。其条目80%以上是属于治吏的。由此可知,明初( ) A.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C.民间教化收效甚微 D.法家思想成为主导 11.按照北宋吕大钧的设想,乡约由地方士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