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拥有相对独立的粮食储藏设施,即成片的储粮窖穴(如下图所示),已发掘的88个储粮窖穴可储存粟类谷物总量估算达13万斤。这说明当时() A.农业集体生产 B.私有财产增加 C.贫富分化明显 D.早期国家产生 2.《毛诗序》中写道:“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基于此,《诗经》中“雅”类诗被区分成了“正雅”和“变雅”,“变雅”是相对于“正雅”而言。下列诗句属于“正雅”的是() 选项 诗句 出处 A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诗经·小雅·正月》 B 东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诗经·小雅·四月》 C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D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诗经·小雅·节南山》 A.A B.B C.C D.D 3.曹操重视《周礼》,将其所刻画的世界视为自己的理想世界。但在西晋史官陈寿所撰《三国志》中,曹操却被刻画成了一个法家,“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这主要是因为() A.三国纷争导致政权更替频繁 B.历史真相随时间流逝而模糊不清 C.儒学重新被确立为主流思想 D.史书撰写是确立正统的重要手段 4.据《旧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重荣起于军伍,暴得富贵,复睹累朝自节镇遽(突然)升大位、每谓人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据此可知,当时() A.政权更替较为频繁 B.各股农民起义军争夺天下 C.中央军事力量衰落 D.宋朝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 5.北宋太宗年间,朝廷下令河东、河北商人往边境输送粮草,称为“入中”。商人入中后,按路途远近及所入中物质价值授给票券,称为“交引”。商人持交引支兑现钱或支取官盐贩运。这一举措() A.打破了盐业专营制度 B.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变革 C.缓解了军需供应压力 D.推动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清代吴其濬曾写道:“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陕、蜀、黔、湖皆曰包谷,山氓恃以为命”。由此可知,玉米的种植() A.推动了赋税制度改革 B.由边疆扩展到了内地 C.促进了山区土地开发 D.替代了传统粮食作物 7.1910年,河南巡抚宝棻在一道上奏中指出:“方今内外臣工所曰汲汲者,地方自治也,审判厅也,实业也,教育、巡警、新军也,而所恃以筹备者不外增租税、行印花、盐斤加价、募集公债,臣恐利未见而害丛生。”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末改革推动民族工业进步 B.地方自治削弱中央政府权威 C.清末改革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D.地方官僚对全面改革的抵制 8.下表是1926年6月与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会会员情况统计。导致农会会员人数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江西 1153 0.1 382617 4.2 河南 270000 27.5 245500 2.7 陕西 1000 0.1 705160 7.7 全国 981442 100 9153093 100 A.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B.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C.农村革命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