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测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1.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 ) 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 B.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 C.发展农业促进了社会繁荣 D.全国粮食供求关系较平衡 2.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 A. 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 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 C. 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 3.2009年,《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下列选项中对世界饥饿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粮食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 B. 世界缺乏解决饥饿的措施 从事农业的人口严重不足 D. 食物储备技术的落后 4.在新疆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批以舌形和三角形为主的铁犁铧,根据器形分类可基本确定为西汉中后期的农具,且与该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铁犁铧形制基本相近。可推知,西汉( ) A.中原地区较新疆农业技术更为发达 B.民间铁器的长途贸易活动频繁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开始出现 D.中原与新疆存在农耕技术交流 5.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中流行的一首歌曲唱道:“有位残忍无情的国王,超出了诗人的想象;一位暴君自天而降,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工具改进强化了等级观念 B.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分化和对立 C.工人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 D.工人运动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6.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 A.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B.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C.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D.科技革命影响认识世界的视角 7.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8.西方图像常以耶稣赤裸、上身被刺穿的形式来表现耶稣受难的主题,但从出土的明清外销瓷器中可以发现,即使是耶稣会定制的瓷器,也几乎没有用人物的图像作为装饰,取而代之的是十字架、梯子、钉和衣服等具有象征性物品的图像。据此可知( ) A.冲突和适应并存于文化碰撞中 B.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僵化 C.中西方文化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D.对外贸易推动了传统绘画的发展 9.“浙里办”是一款基于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的App,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公积金、医保社保、教育就业等服务事项。相关业务部门通过数据集成和共享,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