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第一学期12月月考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 1.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 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 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正确运行程序是() A.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六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D.尚书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 3.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 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 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 D.旧时代的影响仍然存在 4.由下图中的演变可知() A.行政效率更加高效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官员数量日益减少 D.宰相制度走向衰亡 5.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 A.增加赋税 B.削弱地方财政 C.广辟财源 D.节省政府开支 6.北宋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了洞庭山农户“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反映出当地() A.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B.农民对市场的依赖 C.自然灾害影响农民收入 D.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活跃 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等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明朝规定,西南众土官欲合法袭替,必须亲自或遣使赴京朝贡受职;在三年一次的例行朝觐、朝贡时,西南土司需要向明朝中央述职,并接受都察院的一系列考察。明朝的这些规定意在() A.消灭割据 B.制约藩镇 C.笼络土官 D.强化集权 9.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东北,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个机构是() A.乌里雅苏台B.乌思藏都司 C.黑水都督府 D.奴儿干都司 10.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下表中能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因西北军务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君主专制 D.设于雍正年间 11.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12.徐继畲写作《瀛寰志略》时,已有少量国人所著的关于世界地理的书籍,但几乎都称外国人为“夷狄”,而徐继畲则在其著作中将大部分“夷”字用“人”或其他中性词代替。同时,他还一改旧时译外国国名必加口旁或犬旁以示鄙贱的惯例,把“英夷”称作“英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