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月考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2025932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12-25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时期,社会,修建,加强,到了,国家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4.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往往是男女分别集体合葬,贫富分化不明显。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齐家等文化的墓葬中,单人葬开始盛行,随葬物的数量、质量都有明显差别。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发展逐渐放缓B.母系氏族根深蒂固 C.全新夫妻观念形成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有学者指出,启继位后,首领的继承方式从原先的推选转变为世袭,原本负责执行部落联盟会议决策的军事领袖逐渐转变为国家的君主。该观点体现了(  ) A.宗法制的原则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家天下的确立D.禅让制度的实施 3.孔子主张“古之为政,爱人为大”,认为政府的行政应以关爱人民为首要目标;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荀子主张“君舟民水”,认为人民的力量能决定君主的统治。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 A.追求社会人人平等B.重视民众的思想倾向 C.提倡实行民主制度D.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4.秦朝建立后,为征服西南夷,修建“五尺道”;为控制岭南,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防止六国叛乱C.抗击匈奴侵袭D.巩固君主专制 5.西汉初期,国家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盗窃事件频发。然而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民众开始专心于农业生产,各自坚守自己的职业,社会风气趋向于不追求投机取巧,从上到下都秉持着共同的道德标准,邻里之间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一变化(  ) A.说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B.体现了农民阶级生活的富足 C.印证了法家思想的严苛D.反映了黄老之学推行的效果 6.在汉昭帝统治时期,桓宽在其著作《盐铁论》中探讨了中央政权与边疆地区之间的联系,并发表了他的看法:“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桓宽这一看法可以印证西汉(  ) A.大一统观念影响较大B.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C.推恩令实施效果显著D.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7.根据《魏书》的记载,在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之前,祭祀活动是遵循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由相关部门的官员代表进行祭祀;而在改革之后,祭祀仪式则依照汉族的礼仪制度,改由皇帝亲自主持祭祀。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分歧 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还经营商业和高利贷,聚敛财富。此时寺院经济兴盛的主要背景是(  ) A.寺院承担救济职能B.不抑兼并政策实施 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D.儒学受到佛教冲击 9.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这体现了(  ) A.书法艺术由自发到自觉B.隋唐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C.江南地区得到不断开发D.文化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10.唐前期,国家财政政策采取集中征收和统一支出的方式。安史之乱后,为了解决中央财政的紧张状况,杨炎推行两税法,两税收入根据“上供、送使、留州”原则进行分配。由此说明(  ) A.土地兼并得到了抑制B.国家税收权已经瓦解 C.两税法实际效果有限D.地方财政权逐步扩大 11.唐朝人杜环在其游记《经行记》中记载:“去摩邻国,在秋萨罗国(耶路撒冷)西南,渡大碛(沙漠),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鱼干,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疠特甚。”下列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