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优化练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所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成功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2.“曾国藩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材料说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C.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闭关锁国的程度 ③成就了洋务派求强求富的梦想 ④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将其补充成《海国图志》一书 B.《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内争国权,外惩国贼”的呼喊 6.下表反映了近代各组织、派别的主张和做法( ) 组织/派别 维新派 义和团 革命派 主张/做法 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仍然把清王朝当作国家的象征来保护,希望回到传统的大清国 依靠少数追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党人和部分新军进行革命 A.维护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D.推动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7.下列文字是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A.戊戌变法的内容 B.辛亥革命的成果 C.五四运动的性质 D.北伐战争的进程 8.与下图这首诗词直接相关的是( )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己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9.《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书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长征胜利 C.西安事变 渡江战役 D.长征胜利 西安事变 10.1921年8月,毛泽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